在“守”与“创”中前行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守”与“创”中前行
——襄阳市传染病医院走访侧记
她是人民群众忠诚的健康卫士,她是党和政府尽心尽职的助手。每一次重大疫情防治救助任务,她总是冲锋在前,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都要独当一面,每一次惠民举措,她总是率先实施……她就是目前由襄阳市中心医院托管的襄阳市传染病医院。
“医院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给予的关怀,离不开中心医院本部给予的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团结进取、无私奉献!”谈起医院的发展,院长马军柏感慨不已。
的确,每一个见证医院发展历程的人,都会有一样的感受:这里旧貌换新颜,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发展。
尽守之责:守住安全公益卫生防线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天使,那么传染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是最可爱的天使;如果说患者需要给予关爱,那么传染病患者就最需要医务人员的关爱。”这是院长马军柏在传染病院工作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它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医务人员在正常的工作中需承担自身被感染的风险;由于社会卫生知识普及的不足,传染病患者在疾病侵扰的时候,还承受着被歧视、嫌弃的疑虑。
这意味着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要更好地实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心理疏导。而在马军柏看来,传染病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给予患者的优质治疗和心理疏导,也是对全市健康人群的保护和关爱。
“传染病医院要做到患者之间不传染,医患之间不传染,把传染病医院做成患者隔离、治疗最安全的地方。”对于传染病医院来说,进行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确保每一位入院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安全、愉悦的医疗服务,是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虽然医院目前条件有限,但是在设施上、在环境上、在制度建设上、在流程上、在工作意识上、在一环扣一环的工作细节上,市传染病医院始终将保证医疗安全、确保不发生二次传染作为最基本的标准。
记者在这里看到,通过门诊和病房的层层设防,阻断了传染病传播渠道:在门诊大厅,实行不同病种分区候诊,呼吸道疾病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在病房,严格设置“三区两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有效防护了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在这里,通过病种隔离收治预防了交叉感染,通过重点环节管理保证了医疗质量,通过多层面宣传教育,卸下了患者重重的心理负担,愉快地接受治疗。
“医院院感管理一定要比综合性医院做得更好,就连治疗中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标准,遇到问题都会按操作要求执行,”副院长黄巧新说,“通过特殊的流程和防护措施,就能打造最安全的医院。”
采访时,记者遇到了今年47岁的二病区护士长刘纯凤。“说起来不怕你笑,我已是院里最年长的护士长了。”她自1986年开始在市传染病医院工作,亲眼见证了这所医院的奋斗历程:由于传染病医院的特殊性,人才引进这项工作一直是“短板”。自2009年,医院交由市中心医院管理后,为解决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层次不合理,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短板问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措施,在业务量少时,选派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到中心医院及省级医疗单位学习,使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走创之路:创出妙手仁心大爱篇章
这里没有壮观大气的诊疗大楼,没有昂贵精良的医疗设备,但是全院百余名在职职工却用满腔忠诚和热血创造出一曲医者仁心的大爱篇章。
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患者在社会上倍受歧视,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需要人们的理解、关爱和尊重。医院以仁爱、精诚、专业、卓越的服务理念,号召医务人员以“仁爱之心”关心患者,和患者交朋友,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尊重。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们很自卑,很敏感。在治疗期间,我们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朋友,进行心理疏导,患者情绪失控时,要耐心开导。”二病区护士长刘纯凤对记者说。“病人就诊不是治病的全部,更多的是体现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理解、关爱、帮助、安慰和鼓励。
在这里,每一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今年3月以来,手口足病疫情来势汹汹,在临床工作量剧增、医护人员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全院百余名职工齐心协力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全体医护人员主动提出放弃节假日和休息,确保患者的治疗和安全。在疫情延续的四个月中没有一个人叫过苦,没有一个人落下队伍。
二病区的护士刘世菊,丈夫于2012年查出患有肾盂癌,几年来一直需要人照顾,目前生活自理都已成问题。然而,在抗击手口足病的重任之下,刘世菊却毅然放下对家中的不舍,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役中。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确保自己负责的配药、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等各项工作精准无误。每天连轴转,每周下来不过半天的休息,甚至老公做化疗只能自己搭公车去医院,她却无暇陪伴。“我心里也很内疚,可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院里人员十分紧张,我如果脱岗,就会给整个病区的运转带来影响。”刘世菊噙着眼泪和记者说出这些话来。
“科室里有不少同志都是带病坚持工作。苏玉萍因病原本可以休息一个月,可她考虑到科室人手少,主动要求提前上班;王美虹因手术住院,拆线第二天就来上班了。还有新来的护士张清,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现在业务知识和操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四病区护士长周红菊的工作总结里,记者看到这样的话语。
为提升党员觉悟,在“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的带动下,医院设置党员示范岗,让每一位党员都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医护人员注重提高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将患者的感受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用“感动式服务”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真正把人性化医疗服务有效融入到医院医疗服务中去。“患者的满意,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党委书记梁生海如是说。
“多少次我都以为自己会没命了,是这里的医护人员一次又一次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来自襄州区石桥镇的寿大国谈起自己住院以来的感受,满心都是感动。严重破伤风合并肺部感染的他,脱离了市中心医院ICU重症监护后,来到传染病院进行下一步治疗,半个月来医院成立了特护小组,按照破伤风临床护理路径对他实行专人看护。寿大国清楚地记得刚进院没多久的一天半夜里,突然嗓子里感觉被浓痰堵住,让他无法呼吸。是当晚值夜班的护士及时赶到,帮他抽出了两管浓痰,他才逐渐缓过神来。“医生、护士和我们之间没有嫌弃,没有隔阂,只有贴心的服务和照料。”寿大国的一番话表达的更是在传染病院住院患者们的共同心声。
“我们有一个梦想,在这个梦里,既有把一个传统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转型为一个传染病优势更加突出、综合救治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公益性更加凸显、维护传染病患者最大利益的新型传染病医院的目标,也有勇挑襄阳传染病防治大梁的抱负。”采访结束时,院长马军柏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愿景,这也是市传染病医院所有员工的共同心愿。
襄阳市传染病医院的全体干部职工,用火热的心守护着公益之责,用朴实的行动守卫着患者的健康;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康复奇迹,用满满的信心创造医院美好的未来……
医院动态
健康问答
专家科普
医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