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院卫生下乡医疗服务队送医送药到黄潭镇罗口村

时间:2014-03-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3月8日,由我院卫生下乡医疗服务队送去的免费医疗大餐,让黄潭镇罗口村的村民不出村儿享受到专家们为他们提供的贴心服务。

  一大早,四里八乡的村民们纷纷赶到村委会,来自我院的内、外、妇、儿专家们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村民询问病史,诊断病情、对症下药,一张张条桌拼在一起,就是他们的临时诊台,义诊现场一片忙碌而又有秩序。

  我院将卫生下乡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并与“三万”活动,“四城同创”工作等有机结合,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送医送药。据统计,我院卫生下乡医疗服务队当天接诊村民230多人,免费发放37个品种近3000元的药品,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脑卒中预防健康知识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患者脑卒中预防意识,我院于8月6日下午2:30,在门诊大厅举办了“脑卒中预防健康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由神经内科2病区李格副主任医师担任主讲,多名患者和家属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五个方面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一是介绍了脑卒中的分型、诊断、现状及高危因素,让我们对脑卒中疾病有了初步认识;二是针对一些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详细阐述了具体的预防方法,并告诉大家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三是举例说明了如何对脑卒中病人预防用药和正确的使用药物;四是教会大家如何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以及早期发现后的处理措施;五是举例说明日常生活药膳在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最后,李主任再次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预防脑卒中最好的一剂良药。 课后,李主任对患者和家属的各类咨询一一做了详细解答。通过本次讲座,旨在普及脑卒中预防知识,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慢性胃病的发病诱因有哪些
于淑霞
回答: 慢性胃病的发病诱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以及胆汁反流等。慢性胃病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反酸等症状,需结合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可能引发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用药,根除率较高。日常需注意分餐制以避免交叉感染。 2、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机制。患者可能出现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用药期间建议联合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必要时调整镇痛方案。 3、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进食过烫、腌制或辛辣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高盐饮食可促进幽门螺杆菌定植,酒精和咖啡因则刺激胃酸分泌。这类诱因导致的胃病多表现为饭后不适,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可缓解,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鱼等。 4、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失眠、心悸等躯体症状。除心理疏导外,可短期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促进胃排空,配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5、胆汁反流 胆囊切除术后或幽门功能障碍时,胆汁反流入胃会溶解胃黏膜屏障,引发化学性胃炎。典型症状为口苦、夜间上腹痛。治疗需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汁酸,联合多潘立酮片改善胃肠动力,严重者需手术重建消化道解剖结构。 慢性胃病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作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每日可少量多餐,选择炖煮等温和烹饪方式,限制浓茶、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但需避免饭后立即平卧。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须及时复查胃镜排除恶性病变。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