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白衣天使照亮生命之光--记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团队

时间:2014-05-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5月12日,风轻日暖,第103个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人们都说“提灯照人”是护理人员的职业缩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群头戴燕尾帽的护理人员们,正是凭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信念,像五月的清风一样抚去患者的疾苦。

  市第一人民医院现有20个护理团队,共426名护理人员,承担着全院800余张床位的临床护理工作。团队中的每一位白衣天使都以最亲切的笑容,最娴熟的技术为每一位来院就诊的患者真诚的服务着……

  贴心服务 比亲人还要贴心

  “爷爷,您尝尝,看这稀饭合不合您的胃口?”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里,一位30多岁的女子正耐心地询问躺在病床上的老人。

  “老人家,您女儿真孝顺,有福气啊!”刚住进来的病友羡慕地说道。

  “呵呵,你搞错啦,她不是我孙女,是医院的护士叶红啊!不过,她比我的亲孙女还贴心呢!住院这些天,我刷牙、洗脸、刮胡须、梳头、吃饭、穿衣和打针都是她帮忙,真是多亏了她啊!”

  5月12日,记者在该院神经内科采访,无意中听见这段对话。神经内科护士长唐许珍告诉记者,这是一位脑出血病人,妻子是位环卫工人,没时间来医院照顾。送到医院时,患者大小便失禁,散发出刺鼻的臭味。护士叶红就拿来热腾腾的毛巾为患者擦手擦脸,端来一盆盆温水为卧床患者泡脚、擦拭身体,为患者更换衣服、修剪指甲。今天叶红休假,但她还是像往常一样的来到医院,给老人送饭。

  唐许珍说,叶红每天都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半,加班加点工作。除了中午吃饭的半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病房照顾患者。有时叫她早点回去休息,她总会一脸微笑地回答:“没事,我不累!这是我喜欢做的事。”

  拳拳爱心 让患者倍感温暖

  日前,妇产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产妇。这位产妇是一位残疾、智障并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被急救车送来时,患者腹痛难忍,却都不知道自己将要生产。护士长贺春梅得知后,引起高度重视。专门安排资历较深的护士,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给她换上感觉宽松的衣服。不料,这位产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抓起护士的手臂就咬了一大口,鲜血直流。紧接着,又朝着护士脸上打了重重的一耳光。但是,护士们并没有因此疏远这位产妇,而是更加频繁地巡视病房,同时请专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夜晚安排陪护,防止了她躁动行为的发生。在妇产科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这位患者顺利产下一个6斤重的宝宝。护士们兴奋不已,给这个小家伙买衣服、买奶粉,还轮流为婴儿喂奶、换尿布、检查身体。

  出院时,患者得知自己无意识下对护士过激的举动后,惭愧不已,含着泪感谢护士们关心和照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刁难,护士们总会耐心地解释。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人反馈表上,记者看到的是病人们写下的一行行“满意”二字,这是对该院护士们耐心沟通和贴心服务最好奖赏。

  细心呵护 做患者健康的守护神

  “我们在充满消毒液气味的气息里度过清纯的少女时代,我们在满是血污的伤口旁一圈一圈画着自己的年轮。虽然,我们的青春渐渐老去,但是我们温暖了更多的生命,化解了更多的病痛,成就了更多的幸福……”在一篇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让人记忆深刻,尽管简单真实,却动人心扉。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更是如此。”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陈群说,“做好重病护理和监测工作,对危重病人尤为重要。”

  2009年7月,一位2岁大的患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插管。当晚,护士李亮值班时发现患儿的血氧饱和度93%,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认真听诊患儿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发现右侧呼吸音较低。立即报告医生,诊断为右下肺肺不张。李亮整晚陪护在患儿身旁,为患儿翻身、拍背、吸痰,加强肺部体疗,直到第二天早上患儿病情好转,血氧饱和度达98%以上,有效避免了患儿再次气管插管的可能。

  一次,重症监医学科收治一位甲型H1N1流感患者,3位年轻的护士自报奋勇要求做这位患者的特护。为防止病毒传播,她们留在病房,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日夜守护患者。不仅担负护理处置工作,还负责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垃圾处理,经常忙得汗流浃背,连续照顾患者十余天。

医院动态

更多 >

“孤寡”患者幸得多助

“孤寡”患者幸得多助 8月29日,65岁的男性孤寡老人刘志左在即将出院之际,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和内分泌科、市珠晖区民政局和苗圃街道保卫里社区居委会分别送了一面锦旗,患者同时送四面锦旗有着特别的意义。 原来,刘志左患糖尿病已有13年,饱受疾病的痛苦。曾在某二级医院诊治效果不佳,今年7月17日转院至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刚到医院时老人流着鼻涕,耳鸣,眼睛发红,视力只有0.6,病情十分严重。这位老人是苗圃街道保卫里社区居民,家庭条件不太好,无亲无子无业,生活非常困难,只能靠吃低保维持平时生活,无力支付医药费用。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珠晖区民政局为老人承担了全部的医药费,苗圃街道保卫里社区居委会也为老人负担了陪护费用。 经医院检查,确诊刘志左老人身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3级、慢性结肠炎、高脂血症等六大疾病,更不容乐观的是在CT扫描检查过后,发现老人的左肺部有个肿块。鉴于这种情况将老人转入了心胸外科,肖劲莎主任仔细了解老人的病情后,积极的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安抚病人情绪。在住院过程中,刘利乐医生、李丹医生、贺朝霞护士长对老人也是关怀备至,医护人员的嘘寒问暖让老人渐渐乐观起来,贺朝霞护士长见老人无依无靠还特地为老人安排了特级护理。 8月17日,老人接受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左侧剖胸探查手术。顺利切除了肿块,通过十多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后,老人的身体渐渐康复起来了,老人感慨道,“要不是政府、社区的帮忙和肖劲莎主任等医生护士的抢救治疗,我的生命都没有了。多亏他们,是他们在我病情严重的时候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非常的感谢他们!”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