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冒”非小事 中西医论治有别

时间:2012-05-25 18:22 作者:复禾健康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彭康

通讯员:吴剑鹏

 

  常言说道,人吃五谷杂粮,谁没有头痛脑热的时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尝过感冒的滋味。感冒俗称“伤风”,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西医认为感冒是由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冒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声重喷嚏、咽痛咳嗽等。一般说来,感冒不是大病,通常几天便可痊愈。但如果一次感冒后迁延不愈或反复感冒者,说明人体正气内虚,抵御外邪能力差。这样的人开始可能患的是仅是感冒,但反复不愈,最后却已转为其它疾病。正如古人说的“伤风不醒便成痨”。也就是说,感冒虽然是一种普通常见的外感病,但若反复感受外邪而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再夹杂其它病因时,外感病也可能转为内伤病。同样,西医认为,但一个人患感冒后,如果病程超过两个星期仍不痊愈或反而加重者,就要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是否患了肺结核或其它疾病。在这方面,临床上最典型的例子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常在感冒之后引起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如果反复感冒将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加重,久而久之会发作成肺气肿,甚至发作成为肺源性心脏病。因此,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也不宜忽视不顾,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更应引起重视。

  还需指出的是,“感冒”这个病名,在中医和西医中虽然是通用的,但两者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西医所说的“感冒”系指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而言,流行性感冒并不在“感冒”的范畴之内。而中医所说的“感冒”却是泛指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系列外感证候,包括了西医所说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故中医所说的感冒范围较广,症状差别也较大,如其中因感受风邪的“伤风”,相当于西医的普通感冒。这种感冒最常见,症状较轻,一般数日即可痊愈;另一种被称为“时行感冒”,表现为起病急骤,全身症状很重,并且蔓延迅速,在短期内可引起广泛流行。“时行感冒”是由疫疠之邪侵犯人体引起发病的,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西医认为,流感是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为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每隔10-15年就要发生一次明显变异,所以人体对“流感”往往缺乏免疫力,以致一旦流行起来便十分猖獗。据历史记载,几乎每过若干年便有一次流感大流行。另外,一些疾病的初期也可有发热、咽痛、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时若不注意,很容易误认为一般感冒而遗漏了对更严重疾病的诊断。如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脑膜炎、小儿麻痹症、白喉、猩红热等,初起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当属中医“温病”范畴,与“感冒”有别,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可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老人报】人工中耳为听力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彭宏 自1996年由瑞士苏黎世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Ugo.Fisch教授植入第一例振动声桥手术以来,振动声桥技术在欧洲和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10年该技术被正式批准在中国上市并迅速应用于临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彭宏副教授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振动声桥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中耳植入式听觉辅助装置。” 振动声桥作为“人工中耳”,其传音和扩音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外界的声音信号被外部处理器采集、处理、编码,以无线电波的形式透过头皮传递到体内植入体,植入体将信号传导到漂浮质量传感器,并由传感器转换为机械振动。 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传感器固定于听骨链上,因此,传感器直接带动中耳结构,产生并放大听骨链的振动,形成间接驱动模式。 对于传导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等),传感器则固定在圆窗膜,并直接振动内耳淋巴液,传送并放大内耳振动,形成直接驱动模式——这正是振动声桥独特的直接驱动技术。 由于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驱动内耳,振动声桥取代了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和扩音功能,因此,振动声桥又被称为“人工中耳”。 能否通过振动声桥植入手术来恢复听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过手术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干耳不流脓和提高听力。原则上来讲,可以通过鼓室听骨链重建术恢复听力的患者,都不需要人工中耳(振动声桥)的植入。 彭宏总结道,临床上,只有下列五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必要植入振动声桥恢复听力: 1、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2、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胆脂瘤型中耳炎)进行了乳突根治术的中耳炎患者; 3、既往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 4、手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证实:存在镫骨被破坏消失或严重畸形、镫骨底板固定、卵圆窗狭窄或闭锁、咽鼓管严重阻塞等情况的中耳炎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症患者(如:粘连型中耳炎、鼓室硬化症); 5、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 振动声桥技术能让哪些听力障碍患者重获听力? 彭宏指出,刚才提到五类患者需要植入振动声桥,其原因如下: 1、对于混合性耳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来说,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不但弥补了中耳炎导致的传音功能障碍,而且通过扩大输出增益可补偿神经性听力损失。 2、既往进行了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术后听力没有提高的中耳炎患者。患者可能存在人工听骨难以固定,蹬骨底板硬化灶形成或环韧带硬化导致蹬骨活动度受限或固定,而影响听力重建手术的术后听力效果。而圆窗振动成形术绕开了蹬骨——卵圆窗——内耳的传音路径,直接将传感器安放在圆窗并直接振动内耳,因此,振动声桥技术为声音传导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传音路径。 3、对于合并咽鼓管严重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和因为咽鼓管完全阻塞导致粘连型中耳炎的患者来说,传感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取决于外界声音信号的特性以及振动声桥体外处理器和体内接收器对声音信号的处理。咽鼓管的功能不会影响位于圆窗膜上的传感器的振动。 4、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难治性流脓和听力减退的中耳炎患者,在彻底清除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只有圆窗振动成形术能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个新的传音途径,让他们依然获得能够沟通交流的听力。 彭宏总结道:“振动声桥以其传音和扩音的双重功能,通过一条新的传音途径,为无法通过常规听力重建手术提高听力的中耳炎患者带来希望,帮助他们重回立体的有声世界。” (记者 朱志安 通讯员 吴剑鹏) 源链接:lrb.dayoo.com/html/2014-08/11/content_2716589.htm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口中间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龚新宇
回答: 胸口中间有灼热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心绞痛、食管炎、胸膜炎、焦虑症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是常见原因,常伴随反酸、嗳气。发病与高脂饮食、腹压增高等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避免饱餐后平卧,睡前3小时禁食。 2、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多伴压榨性疼痛。与动脉硬化、情绪激动相关。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发作时保持静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 3、食管炎 食管黏膜损伤后产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饮酒或感染人群。表现为吞咽疼痛伴灼热感。可选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康复新液治疗。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采用少食多餐原则。 4、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灼痛,呼吸时加重。多由肺炎、结核等继发。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利福平胶囊抗感染,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牵拉,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5、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非器质性胸痛,常伴心悸、出汗。与长期压力有关。建议心理疏导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劳拉西泮片治疗。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保证7-8小时睡眠。 出现持续性胸痛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脏问题。日常应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BMI18.5-24范围,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可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和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增加冠脉CT筛查。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