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

三伏天来临,“冬病夏治”正当时

时间:2014-07-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来临,“冬病夏治”正当时。昨日,记者从岳阳市中医院了解到,目前正是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门诊每天都能接诊数百名“冬病夏治”的患者,其中不乏年轻白领,甚至有很多儿童也加入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

  年轻人成“冬病夏治”贴敷主力军

  25岁的小陈在城区一家机关单位上班,十几岁时他就总感觉到鼻子发痒,经常打喷嚏,还会出现头晕、失眠等症状,后来在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每年冬天都会发作,看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治愈。去年夏天,他来到岳阳市中医院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感觉效果不错,冬天的时候鼻炎没有再复发,所以今年又来到医院进行“冬病夏治”治疗,医生继续为他贴敷膏药。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医院冬病夏治预约相当火爆,除了急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病人外,秋冬易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颈肩腰椎痛”白领,还有过敏性体质人群,正成为预约敷贴的主力军。

  “冬病夏治”适合慢性病

  随着人们对“冬病夏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三伏天治寒病的方法。事实上,膏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比较好的疾病,主要是治疗一些慢性病。贴敷虽然对人的身体没有特别的不利,但也不建议人人都来贴。特别是很多年轻人,没有特别的基础疾病,平时抵抗力还行的,一般不需要“贴敷”。

  另外,在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及妊娠期初期妇女,都不太适宜接受此项治疗。

  贴敷治疗因人而异

  据介绍,“冬病夏治”贴敷的药物也不是“一膏贴”、“一样穴(位)”,建议大家上医院进行贴敷,以确保精确地寻找到穴位。

  由于“冬病夏治”有其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殊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还可能损伤皮肤,甚至引发皮肤溃烂。痔疮、湿疹、咯血等热性病患者如果用温性药物敷贴,反而会“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

  一般来说,“三伏天”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保证治疗的连贯性,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据介绍,一般来说,贴敷时间以4到6个小时为宜,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对于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贴敷2个小时即可;皮肤不敏感者则可相对延长贴敷的时间;儿童耐受性较差,一般贴敷2到4个小时。在贴敷期间,医生建议不要下水游泳,尽量减少活动和汗液流出,谨防受凉和感冒,不要呆在空调房或对着风扇吹,少吃冰冻食品,不吃海鲜等过敏、易发性食物,同时减少肥腻、辛辣食物的摄入。贴敷不消耗体能,且能增强免疫力,贴敷者在饮食上不需要进行温补。病情不稳定者,可配合医生进行系列治疗。

  冬病夏治诊疗项目开展时间

  三伏贴时间

  头伏:2014年7月18日—2014年7月27日

  中伏:2014年7月28日—2014年8月06日

  末伏:2014年8月7日—2014年8月16日

  三伏灸、三伏熨、三伏补时间2014年7月1日-2014年8月16日

  服务地点

  仁和楼一楼西区(三伏贴)

  仁和楼二楼针灸一科门诊(三伏灸)

  仁和楼二楼针灸二科门诊(三伏熨)

  本院所有门诊及住院单元(三伏补)

  (该文刊发于2014年7月17日《长江信息报》)

  (丁瑜)

医院动态

更多 >

头伏第一天,病人扎堆贴“三伏贴”

7月18日,是头伏第一天,正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第一贴的日子。一大早,岳阳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就排起了长队,很多市民都等着进行贴敷。记者注意到,贴敷的人群以老人、小孩为主。 据了解,“三伏贴”疗法是根据冬病夏治的理念,在三伏天以中药药膏敷贴于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小儿贴“三伏贴”旨在提高免疫力,可以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成人患者贴“三伏贴”,重在防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窦炎等。 江爹今年82岁,患有哮喘,身体状况不太好。去年,他在市中医院接受了首次贴敷,觉得效果还不错,今年便携老伴过来一起贴敷。“一个疗程只要219元,可以贴3次,价格比较划算。”江爹笑呵呵地说。 4岁的蜗牛(小名)患有哮喘病,正在接受医生的贴敷。一旁,蜗牛的爷爷告诉记者,他是从报纸上得知了“冬病夏治”的信息,想带着孙子过来试一试。“三伏贴没有副作用,不疼不痒,比吃药打针都好。”他说,如果效果好,他打算明年继续带孙子来贴敷。 王先生今年52岁,患有过敏性鼻炎,病情较为严重,常年遭受鼻痒、鼻塞、鼻子不通畅等病症的折磨。“夏天还好一点,一到冬天我就遭罪了,经常流鼻涕,有时候都不敢出门。”王先生说,贴敷期间禁止饮酒,为了配合治疗,他不得不下定决心戒酒。 市中医院的医生介绍,贴了“三伏贴”的市民,要根据身体的主要病症来进行调理,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及刺激性食物;出现水疱时要注意防止局部感染;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久病体弱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如有异常,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