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

入伏“冬病夏治”受热捧

时间:2014-07-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7月18日,2014年的头伏,全年最热的日子呼之欲出。在岳阳市中医院挤满了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甚至有市民早上七点多就赶来贴伏贴膏。“我爸爸有过敏性鼻炎很多年了,去年开始贴了膏药之后,冬天感觉好很多,犯哮喘的次数少了。所以今年也过来贴了。”陈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和父母特地赶在头伏第一天来到中医院贴“三伏贴”。“我儿子有过敏性鼻炎,一直不好,后来还引起了哮喘。”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今年12岁,从小就有过敏性鼻炎,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均不是很明显,听别人说贴“三伏贴”可能有效果,就带孩子来医院试试了。

  从事会计工作的黄小姐说,自己整天呆在空调房,每天做账都要埋头,对着电脑,时间一长,渐渐出现腰酸背痛、肌肉僵硬、颈椎病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当空调或风扇直接吹到肩膀上、腰背处,就感到一阵阵抽搐性的疼痛。

  在岳阳市中医院的敷贴现场,记者发现,除了老人和小孩外,还有许多因为每天频繁在空调房进进出出,导致腰、颈、膝、肩等关节发病,或整日呆在空调房内而导致关节酸痛的办公一族。

  医生提醒:药饼贴敷保留时间是成人2~4小时,儿童1~2小时。贴敷当天可以洗澡,但要避开贴敷处,贴敷3天内不要吃冷、海鲜、肥甘厚腻之品。如遇感冒发热、哮喘急性发作、急性腹泻等,需暂停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治。且严重皮肤疾病、严重皮肤过敏患者,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禁用。头伏天赶不过来的朋友,也不用担心,选择明后天来贴敷是可以的。只要在三伏期间做满3次一个疗程,每次间隔10天左右即可。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

  又进入了今年的伏天时间,“冬病夏治”也成了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中医学的了解,“冬病夏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不过,所谓“冬病夏治”并非适合任何疾病,即便是合适的疾病,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夏天治疗。

  不适合湿热体质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三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如哮喘、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简易的判断方法是,观察分泌物和舌苔。如果痰或鼻涕为黄颜色,且比较黏稠;舌质发红且舌苔干燥,或舌苔黄腻,就不适合来做“冬病夏治”贴敷;相反,如果分泌物为白色且比较稀,舌淡红,舌苔薄白者则属于虚寒体质,比较适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姜泉也表示,对于热证的患者,即关节热痛、发热、不怕凉反怕热等病人,当慎用或忌用贴敷法。

  不适合瘢痕体质、虚弱怕痛、支气管扩张、正在感冒发烧及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虽然贴敷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有点微热感,但本疗法可能有10%左右的起泡率,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起泡、痛痒难忍的状况,所以不适合瘢痕体质的患者。对那些长期咳嗽,甚至有咯血病史的人,最好先去拍肺部CT,如果确认是支气管扩张患者,最好不做贴敷,因为这类患者多是湿热体质。至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敷贴后则会加重病情。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未能很好控制,皮肤一旦破损则很难愈合。

  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是一个辅助疗法,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有些人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还有些人贴敷后擅自停药,这些都是错误的。对慢性病而言,治疗不能依靠单一疗法,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

  无论是贴敷期间,还是在这之前之后,都要少吃生冷瓜果。《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可乘凉,不可贪凉,少吹空调、电扇,给身体一个平和的内环境,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该文刊发于2014年7月21日《长江信息报》)

  (丁瑜)

医院动态

更多 >

头伏第一天,病人扎堆贴“三伏贴”

7月18日,是头伏第一天,正是冬病夏治“三伏贴”第一贴的日子。一大早,岳阳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就排起了长队,很多市民都等着进行贴敷。记者注意到,贴敷的人群以老人、小孩为主。 据了解,“三伏贴”疗法是根据冬病夏治的理念,在三伏天以中药药膏敷贴于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小儿贴“三伏贴”旨在提高免疫力,可以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成人患者贴“三伏贴”,重在防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窦炎等。 江爹今年82岁,患有哮喘,身体状况不太好。去年,他在市中医院接受了首次贴敷,觉得效果还不错,今年便携老伴过来一起贴敷。“一个疗程只要219元,可以贴3次,价格比较划算。”江爹笑呵呵地说。 4岁的蜗牛(小名)患有哮喘病,正在接受医生的贴敷。一旁,蜗牛的爷爷告诉记者,他是从报纸上得知了“冬病夏治”的信息,想带着孙子过来试一试。“三伏贴没有副作用,不疼不痒,比吃药打针都好。”他说,如果效果好,他打算明年继续带孙子来贴敷。 王先生今年52岁,患有过敏性鼻炎,病情较为严重,常年遭受鼻痒、鼻塞、鼻子不通畅等病症的折磨。“夏天还好一点,一到冬天我就遭罪了,经常流鼻涕,有时候都不敢出门。”王先生说,贴敷期间禁止饮酒,为了配合治疗,他不得不下定决心戒酒。 市中医院的医生介绍,贴了“三伏贴”的市民,要根据身体的主要病症来进行调理,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及刺激性食物;出现水疱时要注意防止局部感染;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久病体弱的患者,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如有异常,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