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国内外年龄最小内镜下

时间:2013-01-29 15:16 作者:复禾健康

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国内外年龄最小内镜下

巨大咽旁肿瘤切除术

11个月大男婴涛涛由于巨大咽旁肿瘤导致呼吸困难几近窒息,辗转多家医院寻求治疗。近日,由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为其成功实施了经口咽内镜下切除侵犯颅底的咽旁肿瘤切除术。术中不仅出血量极少(仅为5ml),而且由于手术由口咽入路,婴孩表面无任何手术切口,保全了孩子娇嫩的颜面。术后,孩子呼吸顺畅,恢复良好。据文献记载,这是迄今国内外同类成功手术中患者年龄最小的一例。 

11月大男婴咽喉惊现巨大肿瘤 无法呼吸几近窒息

来自深圳的涛涛长得十分可爱,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憨憨的模样和趣怪的表情经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是小区里的明星宝宝。但一个月前,孩子莫名出现呼吸气促、气喘的现象,由于喘气费劲,一瓶奶吃下来,憋得小脸红里发紫。这可让全家人急坏了,急忙前往医院就诊。

由于孩子症状日益严重,还出现了呼吸极度困难而导致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的“三凹征”,为能让孩子呼吸,当地医院先予以气管切开治疗。经行颈部MR检查显示:在涛涛的咽喉旁竟有个的巨大肿瘤,大小约7*4cm,差不多半根香蕉大小!上至颅底水平,下至喉水平。而且肿瘤外侧将紧贴并向外推移颈部大血管,挤压口咽部,几乎到令患儿窒息的程度!

口咽内镜下巧手取肿瘤 外部无创伤出血少

由于患儿小,肿瘤大,病情十分凶险,该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患儿家属辗转广州几家大医院求诊,得到的回答是:患儿已经行气管切开,解除了呼吸梗阻,只能等患儿稍长大点再进行切除肿瘤手术治疗。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看着精神萎靡的孩子,家属没有放弃,托人四处打听各家医院。在一位朋友介绍下,来到了省人民医院求诊。

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邱前辉接诊患儿后,带领团队仔细研究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肿瘤虽为良性肿瘤,但由于患儿年龄太小,全身总血量仅450毫升左右,仅相当于一瓶啤酒的2/3。如果采用传统手术,从颈部外部进行,不仅创口大,而且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危及患儿生命,再加上损伤组织严重将难以彻底切除侵犯颅底部分的肿瘤。反复斟酌之下,邱主任决定采用经口咽内镜微创手术,既避免了外部大切口及术后瘢痕,又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但由于患儿口腔小,操作空间小,肿瘤体积过大,手术操作难度非常大。

持续了1小时的手术十分成功,术后5天就封闭了气管套管,第7天拔除气管套管,术后复查MR未见肿瘤残余。涛涛恢复良好,很快就恢复了可人的模样,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