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第四医院

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

时间:2013-07-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是保护和增进儿童少年与妇幼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学科中的五大卫生专业之一。1956 年成立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组,1978年成立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1983 年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 年更名为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

  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1 人,实验技术人员 2 人。

  现任教研室主任:张建新教授

  历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组长):

  李效基教授,1956 年到 1982 年

  魏嗣琼教授,1982 年到 1994 年

  张建新教授,1995 年到 2001 年

  陈希宁副教授,2002 年到 2007 年

  张建新教授,2008 年至今

  2、师资队伍

  张建新教授

  教授,教研室主任,四川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班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

  学术兼职: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艾滋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少学会主任委员、成都市预防医学会儿少学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卫生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国家艾滋病综合示范区专家、家庭健康国际技术顾问、国际艾滋病联盟四川顾问委员会主席。

  专业方向及特长:儿童少年健康研究与促进、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策略的研究、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行为改变交流、参与式培训。

  主要研究经历:从事健康促进研究与实践 36 年,涉及劳动者健康、青少年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等。其中担任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技术合作官员 6年。具有强烈的社会发展、社会性别和公民社会的意识,较强的策划、组织和协调能力,丰富的 IEC 材料开发和参与式培训的经历和经验。

  主持《农村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性别差异及其促进研究》、《GLOW项目(Giving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 to young Women)评估》、《中国-默沙东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中期效果评估》、《针具交换实践研究》、《MSM 人群社区组织能力需求研究》、《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评估研究》等项目的计划和实施,负责了《小芳进城——预防拐卖女孩培训手册》、《初中健康教育》、《新编初中生健康教育》、《青春》、《娱乐场所女性同伴教育者参与式培训手册》、《美沙酮维持治疗参与式培训手册》、《美沙酮维持治疗参与式培训教学片》、《幼儿园“三策五环节”生命与健康应急预案》、《青少年生命价值投射测验(LPT)》等材料的开发,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培训》、《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师资培训》、《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参与式培训》、《女性性服务人群防治艾滋病参与式培训》、《注射吸毒人群防治艾滋病参与式培训》、《同性恋现象及文化研讨》、《灾难学生心理干预的师资培训》、《乡镇干部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等培训活动。

  联系方式:028-85501501; Email:zhangjianxin955@163.com

  沈丽琴副教授

  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术兼职: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儿少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体育学会会员。

  专业方向及特长:儿童少年健康与促进、妇幼健康与促进、社区发展、参与式培训。

  主要研究经历:长期从事妇女、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年来接受参与式培训的理念,将参与式方法用于农村妇女健康教育、儿童常见病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中。

  负责和参加相关的项目包括《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干预项目》、《社区为本的农村健康项目案例汇编》、《农村学校和社区儿童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城市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农村儿童和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等,开发了《阳光生活——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支持培训手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等健康教育材料。

  联系方式:028-85501501; Email:shenliqing998@sina.com

医院动态

更多 >

职业病评价科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与健康服务

2014年7月至今,我院职业病评价科全体人员冒着39℃的高温酷暑,先后三次深入宜宾大型国企——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职工职业卫生与健康服务。他们积极为企业、为职工实际的职业卫生与健康需求服务,受到该公司领导的赞扬,深受职工欢迎。 本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人防护、职工职业健康促进等。为使企业管理者进一步充分了解和认识职业卫生在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权益、企业安全生产、职工健康以及企业顺利发展等各方面的的重要意义,该科工作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就国家职业病防治、职工健康需求及企业主体责任三个方面的有效调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并与企业员工作了现场互动交流。 此次服务活动中,职业病评价科注意发挥我院作为国家卫计委直属职业病专科医院和省级职业病防治院的社会职能,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始终聚焦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不断将我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向前推进,服务于“为企业看病”,为我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口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