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人民医院

肾癌的临床症状 血尿腰痛最常见

时间:2011-08-1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血尿、腰痛和肿块是肾癌最常见和最典型的临床表现。肾癌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任何典型的临床症状,通常意味着患者的肿瘤处于中晚期。无临床症状的肾癌70%以上为早期癌;而一旦出现血尿、腰痛和肿块任意一种症状,则伴发远处转移的几率有1/3。可喜的是,随着人们防癌意识加强和定期体检习惯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即通过常规体检发现了肿瘤。目前,临床就诊的“无症状肾癌”患者比例达到60%以上。有些恶性度高的肾癌,原发病灶很小就发生了转移,患者常常没有泌尿系或肾内症状,却首先表现出远处转移癌的症状。因此,肾癌临床表现也就可分为肾内症状和肾外症状两个方面:

  肾内症状:

  1、血尿:

  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之后才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症状。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

  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被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

  3、肿块:

  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

  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被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肾外症状

  全身表现:40%的患者只表现一般症状,如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等。约50%~75%的患者表现出如发热、消瘦、贫血、肝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糖等症状。这些症状有时比泌尿系症状的出现还要早,如发热可能比血尿的出现早2~6个月。

  ⑴发热:肿瘤组织内致热原。

  ⑵高血压:肿瘤压迫血管,肿瘤内动静脉短路等。

  ⑶血沉加快。

  ⑷贫血:血清铁和血清内转铁蛋白下降,发生率30%-50%。

  ⑸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大于155g/L,红细胞压积大于50%。

  ⑹精索静脉曲张:肾静脉内有癌栓。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好患者的手汗症

2014年2月13日,我院顺利完成首例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汗症的手术。 杨某某,男,19岁,阆中人。自幼手足多汗,尤其是双手最为严重,并伴有表皮脱落的现象。一旦活动或情绪紧张、激动时,手足出汗增多,特别是每年夏天更是明显。上学时,汗水常打湿书本,平日不敢与人握手。毕业后在上海某公司上班,因指纹浅不能按指纹签到,人际交往也极为不便,苦不堪言。 杨某某通过网上查询知道,胸腔镜手术可以治疗此症,不但手术创伤小(一侧胸部仅有两处长约1.5厘米的伤口),术后也不用置胸腔引流管,痛苦小,而且住院费用不高(不需一次性耗材),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有效率达98%以上)。他了解到阆中市人民医院有条件做此手术,便于2014年2月11日入住我院胸外科,经常规术前检查后,由吴建军、陈威两位医生在全麻下经胸腔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手术历时70分钟。术后,患者双手干燥,对手术非常满意。三天后顺利出院,医疗总费用不足一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