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肿瘤医院

我院核医学科成功开展胸腹水分布核素融合显像技术

时间:2014-06-0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会反复出现胸腹水,非常顽固,严重的胸、腹水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临床上恶性胸腹水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卵巢癌、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食管癌等患者。恶性胸腹水的治疗方法有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把水尽可能放净,然后进行局部灌注治疗(灌注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32P胶体内照射治疗等),也有选择化疗或抗癌中药治疗等方法。

  在恶性胸腹水的各种治疗方法中,疗效以灌注治疗为最佳。在灌注治疗的同时,常常需要了解胸腹水的分布情况,来决定局部用药的种类和用药量,特别是灌注化疗药物和32P胶体等药物,如果胸腹水的分布不均,或只有少量包裹性或局限性的胸腹水,局部的用药量过高,特别是局部灌注32P胶体内照射治疗,将造成局部组织器官的损伤。

  胸腹水分布核素融合显像可以较好的了解胸腹水的分布情况,判断引流管位置,确保在胸腹腔内。了解有无局限性积液。融合显像是二十一世纪核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技术与以往核素平面显像有较大的不同之处,核素的平面显像需多体位采集,由于前后位的重叠,对引流管在胸腹腔内的位置难以判断,对于胸腹水的量没有直观的判断。而胸腹水分布核素融合显像先用SPECT对胸腹水部位断层显像的方法,再CT扫描后行融合显像,可以直接分析胸腹水的量、胸腹水的分布,引流管在胸腹腔内的位置,还可以判断引流管是否是在腹壁,胸廓和肺组织内。以免造成局部注射药物浓度过高造成组织的损伤或坏死。

  我院核医学科开展该技术对指导恶性胸腹水的局部灌注治疗(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或放射性核素)有较大的指导实用价值,为临床治疗顽固性胸腹水提供有力的保障。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是什么
顾倩
回答: 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主要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辅助器具使用等。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感染、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遗传代谢异常、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的基础治疗方法,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方式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作业疗法侧重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如抓握、书写等。语言训练针对存在言语障碍的患儿,通过发音练习和语言理解训练改善沟通能力。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家长需配合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小儿脑瘫伴随的症状,如肌张力增高、癫痫等。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替扎尼定片、巴氯芬片等肌松药,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对于合并癫痫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需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骨关节矫形术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切断部分神经根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肌腱延长术可纠正关节畸形,提高运动功能。骨关节矫形术用于矫正严重的骨骼畸形。手术需由专业团队评估,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家长需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头针疗法刺激头部特定穴位,可能促进脑功能恢复。体针疗法通过针刺肢体穴位改善运动功能。推拿按摩可放松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肾益髓为原则,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等。中医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治疗反应。 5、辅助器具使用 辅助器具可帮助小儿脑瘫患儿改善功能,包括矫形器、站立架、助行器等。踝足矫形器可矫正足下垂,改善步态。手部矫形器帮助保持功能位,便于进行日常活动。站立架辅助无法独站的患儿进行站立训练,预防骨质疏松。助行器如步行架、拐杖等帮助移动。辅助器具需根据患儿情况个性化配置,家长需定期检查器具适配性。 小儿脑瘫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家长保持耐心,与医疗团队密切配合,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进行水疗、马术治疗等趣味性康复活动。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儿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康复环境。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