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医院

下肢骨折后功能锻炼最佳时间与方法

时间:2014-06-0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正常功能。但是很多骨折术后病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而导致关节强直、屈曲挛缩而影响骨折术后治疗的效果。临床护理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中,我们对收治的193例下肢骨折病人在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方法上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给予针对性地指导,并加强与医生、病人、家属的沟通,指导病人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在陕北率先开展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日,在中国医大一附院骨科主任朱悦教授的指导下,我院脊柱外科成功开展了陕北首例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冯某,女,45岁。以“腰部及右下肢疼痛3月”入院,患者3月前弯腰时突然腰痛伴右髋部、下肢后侧剧烈疼痛,不能独立行走,卧床翻身困难,口服镇痛药不能缓解,夜间需打止痛针入睡,患者及家人十分痛苦。经病友介绍,听说中国医大一附院脊柱外科专家朱悦教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工作,遂慕名而来。入院后朱悦教授详细给患者查体,仔细阅读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并制定了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案。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高浩然教授、常建琪主任、张生副主任等在局麻下应用椎间孔镜技术行腰4、5髓核摘除术,手术顺利,历时2小时结束。术后患者腰部及右髋部、右下肢3个多月的疼痛立即消除,第二天即可独自下地行走,患者及家属满意出院。 据了解,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今世界先进的微创方法,局麻下只有一个小孔(约0.7cm)完成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当天下地行走,3天即可出院,不少发达国家已成门诊手术。在我国仅有少数大医院开展,该技术填补了陕北地区的空白。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