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眼科中心第五届全国眼科学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14-08-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8月8-10日,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项目资助,中山眼科中心及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眼科学研究生论坛在北校区科技综合楼15楼顺利召开。本届研究论坛以“基因组学和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打造未来个性化医疗”为主题,吸引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共16家知名大学的优秀眼科青年才俊170余名师生共聚一堂。他们满怀激情一起探讨交流眼科学研究的“昨天和今天”,共同展望眼科学发展的美好明天。论坛主席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眼科中心党委书记余敏斌教授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高久群处长致欢迎辞。

  学术论坛设置三个部分:名师讲座、研究生学术论文交流与点评、当下眼科研究热点交流。

  名师讲座部分由王智崇教授担任主持,邀请了中山医学院的项鹏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Morga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Michael教授、中山眼科中心王智崇教授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基础研究对临床医疗的重要作用。教授们深厚渊博的学识及由浅入深的演讲使在场的听众渐入佳境。

  眼科研究前沿动态点评板块的模式为学生演讲和导师点评。本次论坛收集了参加单位的92篇投稿,并从中评选出了20名优秀研究生围绕眼科学基础、临床研究、眼科交叉学科、基因组学、干细胞、个性化医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等医学基础研究在眼科中的应用、常见致盲性眼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新型眼科诊断治疗技术应用新进展等方面进行汇报,同时邀请了13名教授作为点评专家。该环节由中山眼科中心高前应教授和复旦大学周行涛教授分别担任上下两个半场的主持,每个半场结束后皆由13名点评专家对演讲者从课题设计到试验讨论进行一一点评,并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分别由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的学生获得。

  眼科研究热点交流板块由文峰教授担任主持,同济大学的陈建军教授、复旦大学周行涛教授、中山眼科中心商福教授及蓝卫忠、李劲嵘博士分别从转化医学、临床医疗中的科学问题、病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演讲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科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研究经验,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听众如临其境同时又受益匪浅。

  会后以复旦大学周行涛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徐国兴教授为代表的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论坛的中的演讲让他们深受启发,同时感谢中山大学和中山眼科中心、感谢论坛主席余敏斌教授的热情,为国内眼科学研究生提供了这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祝愿全国眼科学研究生论坛越办越好。

  “第五届全国眼科学研究生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中心的各级领导及眼科学国家重点室的支持。今后仍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论坛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扩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中山眼科中心在全国眼科学中的学术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