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眶病眼肿瘤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眶病眼肿瘤科成立于1976年,有35年历史,当时是在杜念祖教授领导下、刘金陵教授负责的专科。眼眶病眼肿瘤专科改名成立有26年历史,在科主任吴中耀教授带领下成立,科副主任是庞友鉴教授。20余年来在吴中耀教授的带领下,由最初床位12张,发展到1994年成为独立的专科病房26张,由最初每年的手术量仅100余例到最近几年来每年近1000例,成为全国著名的眼眶病眼肿瘤专科之一。

眼眶病眼肿瘤专科以及实验室主任,杨华胜,男,46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李绍珍院士和吴中耀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杨华胜教授目前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广东省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超声学会委员。本专科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名,每年临床培训研究生和进修生30余名。目前有正高1名,副高2名。

眼眶病眼肿瘤专科床位30张,每天至少1名副高以上医师开展门诊的常规疾病诊治工作。目前开展项目包括:眼睑各种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以及成形手术,结角膜良恶性肿瘤的切除以及成形术,眼球内各种色素膜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以及综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化学治疗、激光、冷冻以及手术治疗等),各种眼部整形术(包括眼睑畸形成形、结膜囊畸形成形、义眼座植入和义眼的安装、眼眶整形术等),各种眼眶良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眼睑退缩矫正、眼肌手术矫正、眼眶脂肪减压术、眼眶减压术等),眼眶骨折整形与修复术;可开展与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颅脑外科等合作的眼眶与副鼻窦、颌面部、颅脑相联系的肿瘤手术切除和整形术。

眼肿瘤眼眶病专科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科单位之一,在吴中耀教授的带领下是全国仅次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院宋国祥教授领导的专科,目前在眼肿瘤眼眶病诊治领域处于全国先进前列水平,特别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综合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解。

眼眶病眼肿瘤专科曾承担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1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有省部级2项,已在国外专科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篇(其中SCI杂志2篇),国内省级以上杂志100余篇,曾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杨华胜教授目前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广东省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超声学会委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