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外伤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眼外伤科成立于1980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眼外伤专科之一。创始人为陈莲爱教授、钟国庆教授和闻祥根教授。经历几代眼外伤教授的努力和发展,科室已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

眼外伤科床位36张,开展的诊疗项目有各种复杂眼外伤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如外伤性青光眼的处理;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异物的定位和取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病变的手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相关病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外伤后眼球萎缩义眼座植入术;眼化学伤的诊治等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专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和取出相关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应用“H”型巩膜面标记眼内异物定位法和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对眼内微小异物进行检出和定位,并自行研制开发出眼内型稀土磁棒,解决了眼球内微小异物/眼球后段异物难发现、难取出、手术并发症多等临床难题,该项目于1995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已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专科帮助和解决各级医院眼科难治性眼外伤疾病,省内地方医院和国内其它省份的复杂性眼外伤患者多直接转诊本院。

眼外伤专科研究团队目前开展并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包括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机制的研究,碱性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的调控的研究,胚胎干细胞在眼化学伤眼表重建的应用的研究,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研究等。这些研究的科研成果将会为开发出新而高效的眼外伤的诊治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相信会大大促进眼外伤相关诊疗技术的发展。

眼外伤科现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汪振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外伤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外科委员会眼耳鼻咽喉学组副组长。目前有正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糖尿病引起神经受损可以恢复吗
袁晓勇
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受损部分情况下可以恢复,但恢复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可逆性早期病变和不可逆性晚期病变。 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感或温度觉异常,此时通过严格控糖、营养神经代谢治疗及改善微循环,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逐渐恢复。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修复药物,配合血糖监测和饮食运动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便秘、排尿困难,需针对症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调节膀胱功能的药物。 当神经损伤已导致髓鞘结构破坏或轴突变性时,如出现足部溃疡、肌肉萎缩等严重病变,此时神经功能恢复较为困难。长期未控制的血糖会持续损害神经血管,即使后期强化治疗也难以完全逆转。对于痛性神经病变,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神经结构。部分患者需通过电生理治疗或手术减压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神经病变筛查,包括10克尼龙丝触觉检查、振动觉测试等。日常需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足部损伤,出现伤口感染及时就医。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补充甲钴胺,戒烟限酒以改善神经血供。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控制,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对神经的二次伤害。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