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大一附院

我院被评为“中国百佳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健康管理(体检)

时间:2014-03-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在2013年12月28日在海南召开的“首届中国健康服务业交流大会”暨“2013博鳌•首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品牌榜”颁奖典礼会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评为“中国百佳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本次评选是由健康报社主办,通过网上投票和专业评审团对全国1000多家医院和专业体检机构进行评选产生的。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关系到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4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推进中国健康产业化进程,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我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深化医改的同时,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得到社会和百姓的认可。医院注重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作为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的“全国健康管理师规范化培训认证试点单位”,开展了“健康大讲堂”、“送健康 专家行”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民众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曾荣获“第二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普及奖”,编写的《城市人群健康保健手册》荣获第三届自治区优秀科普读物,编写的《新疆健康保健科普读本》获2012年度自治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资助二类项目,带领全疆加入到健康科普教育的行动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姚华,作为新疆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对新疆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及未来提出了迈向一个高起点的新疆健康管理学会、打造一个创新型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梯队、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管理学学科体系、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健康管理科研机构的新疆健康事业“四个一”理念。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正在积极探索新疆健康管理特色战略,为努力推进新疆管理专业的规范化发展,全面实现“健康新疆梦”而努力。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在乌鲁木齐隆重开幕

2014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开幕式会场 王振义院士(右一)颁发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奖一等奖 杨胜利院士(中)颁发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奖二等奖 陈志南院士(右二)颁发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奖三等奖   2014年6月19日,第五届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在乌鲁木齐隆重开幕。 这既是一场盛会也是一座平台。如果说,这场盛会自2010年开办以来,始终以“生命、环境、艺术”为主题,不断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道,彰显文化内涵;那么,这座平台也构建了新疆医学科研创新、与海内外共谋合作发展的宏伟框架。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新疆的“博鳌”。 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国梁说,当前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强劲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流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为新疆各族人民幸福和谐服务。 五届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共邀请百余名两院院士、海内外专家参与,使国内国际优势资源、先进技术不断为我所用,还把新疆医学当前研究成果及创新突破推广出去,让学界得到启迪与收获。如今,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建成新疆医学领域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试验基地——新疆重大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分中心;促成了新疆地区结核病快速诊断新技术捐助、院士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柔性援疆合作等等成绩。这些成果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意义重大。 五年来,内地院士、专家学者纷纷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继而念念不忘并努力回报着新疆情结。每届论坛,院士们都要与自治区领导专门座谈,对新疆医学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们不断带来医学领域的先进理念、技术创新和针对新疆医学人才的培养计划。新疆许多地方和单位,通过院士、专家牵线搭桥,与顶级科研团队建立联系,获得雄厚智力资源。本届论坛还邀请到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牙学院副院长王存玉加盟论坛,这代表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更高端,更富有吸引力,并且逐渐具备了全球化视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在总结以往四届论坛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各位院士、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在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共鸣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进一步提升新疆医学科研学术水平、促进新疆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自古以来,科学与艺术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互动、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谱写人类灿烂辉煌的文明。艺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来表现,科学也可以用艺术手法来诠释。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也诠释了对科学和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发起人之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温浩教授对科学精神和艺术之美的融合有着深切体会。他说,在法国留学的时候,最喜欢观摩导师做手术,那简直是在欣赏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病灶切除彻底,创伤面积最小,手术过程中没有一丝一毫废动作,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快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慢时绵延缜密百转千回。这难道不是“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至高境界吗?每个外科医生都能把手术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患者的福分啊! 为促进新疆及西部转化医学生物技术产业科技人才的不断涌现,温浩教授从其2011年获得的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特等奖50万的奖金中捐助40万元,依托共青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平台,发起设立“新疆转化医学青年促进计划”,为新疆及西北部地区转化医学青年人才提供公益支持与资助平台。在开幕式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杨毅宁、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何江等6人获得“新疆转化医学青年杰出贡献奖”的殊荣…… “喀纳斯科学与艺术论坛”搭建的高端人才平台,对新疆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ct鉴别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与脑出血可通过CT检查进行鉴别,主要依据病灶密度、形态及周围组织改变等特征。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影,脑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两者在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脑梗塞在CT上通常呈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区域,多位于脑血管分布区,早期可能无明显改变,24-48小时后逐渐显现。病灶周围水肿较轻,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出血则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高密度团块,密度均匀,周围常伴明显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血肿可破入脑室系统形成脑室铸型。急性期脑出血CT值可达50-90HU,随时间推移密度逐渐降低。 脑梗塞患者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危险因素,发病相对缓慢,症状呈渐进性加重。脑出血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起病急骤,症状迅速达高峰。对于超急性期脑梗塞,CT可能仅显示脑沟消失或灰白质分界模糊,此时需结合临床表现或进一步行MRI检查。脑出血急性期CT诊断准确率高,但需注意与钙化灶、肿瘤出血等鉴别。 出现突发偏瘫、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CT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脑梗塞患者需评估溶栓适应症,脑出血患者需控制血压及降低颅内压。恢复期应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