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员医院

从“心脏电风暴”中脱险

时间:2014-07-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广州新海医院急诊科成功抢救一名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坚持就是胜利”,7月15日,广州新海医院急诊科经过2个多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9次电击除颤,成功抢救一 名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患者。

  43岁的患者袁先生饮酒后感觉心前区疼痛,当天上午11时30分由儿子陪同来到广州新海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坐下,对接诊的区敏医生说“我胸口疼”,话音刚落便晕厥过去。患者面色青紫,呼吸、大动脉搏动停止,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时间就是生命,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移至抢救室进行抢救,急诊科杨海龙主任、心内科郭道保主任、医务科冯小玲科长随即赶到现场组织协调和抢救。区敏医生一边为患者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边指示其他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立即电除颤,麻醉医师为患者插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医护人员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注射肾上腺素、可达龙、多巴胺、甲强龙等急救药物,但患者心电图显示仍呈室颤,医护人员象接力赛一样轮流给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终于,患者腿抽动起来、眼球也转动了,希望的曙光出现了。到下午2点多,经过2个多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和9次电除颤及其他急救处理,患者室颤终于得到了控制,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范围,抢救成功了。

  据急诊科杨海龙主任介绍,像袁先生这种心肌梗死后持续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情况被称为“心脏电风暴”,是最危险的恶性心律失常。此患者病情险急,抢救难度大,抢救的成功与医院急诊科平时勤练急救技能,开展急救演练以及绿色通道的开通,多科室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密不可分,也标志着医院的急救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者仁心

——新海医院小郭的爱心小故事 “这实在是太令我及病友们感动了,在医患关系紧张、医闹频发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表扬和弘扬。”在新海医院外一科病房内,83岁的患者曲老激动地对笔者说。 曲老说的,是新海医院医务科郭浩辉的爱心小故事。 7月17日上午9点多,外一科的刘韬医生查房后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来到病者潘先生床前行左肘部伤口换药。当时,潘先生的妈妈和两个小孩在病房陪同,可能是因为害怕的缘故,潘先生那只有1岁5个月大的小孩哭闹不已,而当时潘妈妈因为正帮忙托着潘先生的手以便医生更好地换药,没办法去安慰哭闹不已的小孙子。这可怎么办呢?正当她手忙脚乱、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医务科的郭浩辉来找刘医生,见到此情此景,小郭二话不说,立即抱起小孩,轻声地、慢慢地哄着,使小孩慢慢地安静下来,避免了因小孩哭闹碰到伤口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刘医生顺利地为潘先生换完了药。 小郭曾被评为中国海运优秀共青团员。他的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平凡,却体现了对患者善良的爱心。同病房的患者曲老用手机拍下了这感动的瞬间。他说:“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有人会嫌这小孩怎么这么烦,指责家属不配合,然后把小孩赶开了事。像新海医院的医务人员这么有爱心,很令我们患者感动,应该将这种正能量好好地传递下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高云
回答: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定义差异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慢性疾病。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持续性缺血坏死,属于冠心病的急危重症表现。两者在疾病性质上存在慢性进展与急性发作的根本差异。 2、病理机制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逐渐增大造成管腔狭窄,血流受限但尚未完全中断。心肌梗死时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血管完全闭塞引发心肌细胞坏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决定了两者的病理联系,心肌梗死往往是冠心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终末事件。 3、临床表现 冠心病典型表现为活动后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则出现持续剧烈胸痛伴濒死感,疼痛超过30分钟且药物无法缓解,常合并冷汗、恶心等全身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临床依据。 4、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依赖冠脉CTA或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心肌梗死需满足胸痛症状、心电图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升高三联征,其中心肌肌钙蛋白特异性升高具有确诊价值。实验室指标变化是鉴别两者的关键。 5、治疗策略 冠心病以抗血小板、调脂药物控制为主,严重狭窄需支架植入。心肌梗死需紧急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或急诊PCI手术,后期仍需长期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urgency 和方式反映了两者不同的疾病阶段管理需求。 冠心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日常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出现持续胸痛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