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员医院

老人夏季慎防热中风

时间:2014-07-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比年轻人要少,加之生理反应迟钝,所以在夏季最容易脱水。脱水是发生热中风的重要诱因,因为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这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输向大脑的血液会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在预防方面,首先是要注意补充水分。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要常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及尿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为宜。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症状。天气炎热时,老人若出现轻微或一过性的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视力模糊等都是中风前兆(俗称小中风),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切不可视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劳。

  夏日三餐宜清淡,细嚼慢咽,少吃多餐。盛夏时节与大脑争血流的器官很多,为排汗散热,皮下血液循环需要成倍增加血流,心脏要加快循环也要增加血流等。于是,流经大脑的血流就会相对减少,若再进食厚味,狼吞虎咽,不节制饮食,势必因消化器官血流增加而减少大脑的血流量,使脑血流锐减,成为诱发脑梗塞的隐患。平时膳食中只要有适量的高蛋白,如:鱼、蛋、豆类食物,加上抗凝作用的大蒜、木耳、绿叶蔬菜等,就是很好的营养治疗食品。因此,夏季的饮食宜清淡为主,少食多餐为宜的原则,不要让肠胃和大脑争血流。

  当气温升至33摄氏度,有些老人在大多数人还不觉得很热时却抱怨天气太热,这提示他们的体温中枢不够灵敏,散热机能或热适应差,大脑反应较差。也许这正是脑动脉硬化的一种信息,提示其有发生中风的可能。特别是高血压、冠心中风病史的喊热者,应特别注意预防“热中风”。

  “保驾”药物更要有备无患。特别对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病和有小中风病史的老人,气温升至33摄氏度以上时应采取防暑措施,并及早应用抗凝、降脂、扩张血管等药,有效防止夏季热中风的发生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者仁心

——新海医院小郭的爱心小故事 “这实在是太令我及病友们感动了,在医患关系紧张、医闹频发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表扬和弘扬。”在新海医院外一科病房内,83岁的患者曲老激动地对笔者说。 曲老说的,是新海医院医务科郭浩辉的爱心小故事。 7月17日上午9点多,外一科的刘韬医生查房后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来到病者潘先生床前行左肘部伤口换药。当时,潘先生的妈妈和两个小孩在病房陪同,可能是因为害怕的缘故,潘先生那只有1岁5个月大的小孩哭闹不已,而当时潘妈妈因为正帮忙托着潘先生的手以便医生更好地换药,没办法去安慰哭闹不已的小孙子。这可怎么办呢?正当她手忙脚乱、一筹莫展的时候,刚好医务科的郭浩辉来找刘医生,见到此情此景,小郭二话不说,立即抱起小孩,轻声地、慢慢地哄着,使小孩慢慢地安静下来,避免了因小孩哭闹碰到伤口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刘医生顺利地为潘先生换完了药。 小郭曾被评为中国海运优秀共青团员。他的这个举动看似简单平凡,却体现了对患者善良的爱心。同病房的患者曲老用手机拍下了这感动的瞬间。他说:“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有人会嫌这小孩怎么这么烦,指责家属不配合,然后把小孩赶开了事。像新海医院的医务人员这么有爱心,很令我们患者感动,应该将这种正能量好好地传递下去。”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