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医院

白领高血压

时间:2010-07-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白领高血压”定义与群体特征

        所谓“白领”通常是指在生产单位、商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教授及服务于产业和资方的脑力工作者。白领高血压,即是指这类高血压患者。

        由于白领人员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每日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缺乏必要生活调理和心理调治,常出现慢性疲劳、抑郁、骨骼肌不适、紧张、对工作常有不满情绪,并且通常有家族遗传因素。

        二、白领高血压患病率及现况调查

        目前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而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58~59岁降至调查时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岁,降低了20多岁。因此对白领阶层人员的健康状况应给予充分的关注。

        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刘国树等对北京某公司职员1016人进行高血压调查,结果发现,受检白领工作人员1016人中,高血压143人,男87人,女56人,高血压患病率14.07%。男性平均血压(137±9.8/93±6.8)mmHg,心率:(82±7.1)次/分;女性平均血压(132±9.2/92±8.2)mmHg;心率:(80.65±7.5)次/分。被检查白领人员有以下特点:

        ①年龄20~59岁;

        ②受过高等教育;

        ③工作紧张、繁忙、劳累,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④生活规律性差;

        ⑤工资收入>3000元/月。

        2001年,Tsutsumi等检查了日本白领工作者902人,其中高血压215例,高血压患病率占27.5%。同年,Nakanishi报道了日本Osaka1367名白领工作者高血压调查,结果发现,259例(18.6%)诊断为临界高血压,138例(10.1%)诊断为高血压,总患病率28.9%。可见,日本白领工作人员高血压患病率比国内报道的高。

        三、白领高血压可能的发病机制

        关于白领高血压病发生机制与每日工作时间长有关颇有争论。目前普遍认为工作时间过长,睡眠少对健康有不利影响,长期超工作时间限度工作,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等疾病的因素。

        2001年Nakanishi等人对941例无高血压白领工作者进行常规查体,发现工作时间≥11.0h比<8h者的血压略低,前者平均血压值143.8/86.6mmHg(10.3/7.6%),后者平均血压值为146.2/89.9mmHg(11.4/10.2%),因此作者认为白领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与超限度工作时间可能无关,而工作环境、工种、生活条件、情绪稳定性等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2000年荷兰学者报道了白领高血压病人心率略快,男83±6.6次/分,女81±5.7次/分,与国内的报道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认为白领高血压病人心率略快可能与迷走张力下降有关,因此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效。

        四、白领高血压整体特征总结与忠告

        白领工作者普遍对医疗保健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定时,晚睡晚起床者多,更为严重的是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这类高血压患者具备以下整体特征:

        ①血压以舒张压增高者为多,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增高者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相对较少。

        ②心率偏快。

        ③临床症状多有乏力、胸闷、头晕、周身不适等症状。

        ④心脏后前位像示:升主动脉增宽者多。

        ⑤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总之,白领工作者为社会群体中所占份额较大并呈中坚力量的特殊群体,健康状况不应忽视,应受到特殊关注,应建立定期查体制度,合理生活方式,适当运动等均非常必要。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塞反复发作怎么办
邵自强
回答: 脑梗塞反复发作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脑梗塞反复发作通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高危因素。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和血糖,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或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0毫摩尔每升以内。 2、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脑梗塞复发概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久坐不动。 3、规范用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可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斑块,需长期规律服用。 4、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进行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血管状况。每年至少一次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监测脑部病变。定期检测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康复训练 针对遗留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语言障碍可进行发音和阅读训练,肢体瘫痪需坚持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平衡训练可预防跌倒,认知训练改善记忆力。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脑梗塞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血压血糖数值和用药情况。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注意气候变化,冬季加强保暖。出现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先兆时立即就医。家属需学习急救知识,备好硝酸甘油等应急药物。定期参加医院健康讲座,了解最新防治进展。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