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人民医院

术业有专攻 医者见仁心 ??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我院重症医学科

时间:2014-02-20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我院重症医学科,前身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医院整合神经外科与急诊ICU,成立重症医学科,同年重症医学科被评为无锡市重点专科。与此同时,院部提出重症医学科创建省级重点专科的目标。一条令人鼓舞的创建之路就此铺开,紧密联系着评审的“基础条件”、“科室管理”、“科室服务”、“医疗技术”、“科研教学”、“科室绩效”这些关键词一次一次被院部及科室精心研读并积极践行。去年12月,重症医学科通过省级层层评审,被确定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一个专科的成长,依托在整个医院的蓬勃发展中。

  2013年,我院完成门急诊量近160万人次,收治入院病人达5.8万人次,全市近70%的危重患者汇聚于此,重症医学科作为全院乃至全市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心,承担了最重要的任务,年完成近千人次的救治任务,连续三年抢救成功率均保持在90%以上。

  技术是学科建设的核心。2012年5月23日,宝钢集团公司的负责人与银环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庄建新一起将一面锦旗送到谈永飞院长手里,感谢市人民医院保住了宝钢驻宜专家叶国华的生命。4月13日晚8时许,在宝银特种钢管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的宝钢驻宜专家叶国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其爱人突然发现,老叶的手脚不听使唤,说话语无伦次,且呕吐不止。不能言语、生命垂危的叶国华被紧急送到我院。值班医生初步诊断,患者系急性中风。随后送到的CT片子,证实患者脑部出血量达15毫升,并已穿透3个脑部层片。

  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情况十分紧急,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神经外科、麻醉科、急诊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向重症医学科集合,会诊形成了抢救方案。在严密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晚上12时,再次复查了CT片显示,患者脑部出血量已达30毫升,出血已穿透7个脑部层片。老叶随即被推入手术室,为不破坏患者的脑组织,主刀医生选择手术难度系数较高的侧裂入路法进行手术。次日凌晨4时多,守候在手术室外的老叶爱人听到手术顺利完成的消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而之后,医务人员又一起陪着老叶走上康复之路,直到老叶顺利出院。宝钢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对我院的医疗水平赞誉有加,也表示对我市的投资环境更有信心。以技术为核心的专科之间的强强联合正是我院为人民群众健康托底的有力保障,而重症医学科这个救治枢纽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7月16日下午,一辆120急救车拉着警报呼啸着进入我院急救中心,车上躺着的两名成年男性是本市某厂的员工。当日下午一名员工在工作中不慎掉入氟化钙池中,另一名员工跳入池中施救,然两人均不幸中毒。一名患者经吸氧后很快清醒过来,但是另一名患者由于没有防护措施中毒严重,意识昏迷,很快就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及肢端发紫,医生给予紧急救治后仍然昏迷不醒,于是收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患者到病房后不久即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经综合治疗后,患者氧合仍难以维持,急查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医院救治小组见此情景,考虑患者严重呼吸窘迫,立即召集麻醉科、肾内科相关人员到场,决定给患者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该技术最新引进,国内能开展的医院并不多。通过72小时的连续抢救,医务人员克服了ECMO治疗期间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诸如难以纠正的出血、无法预测的栓塞、溶血,以及难以预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最终脱离了ECMO支持,醒了过来。而这台身价昂贵的ECMO机器也在成功救治患者生命中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重症医学科,与省级重点专科匹配的设备一应俱全,在科室发展中比设备更重要的则是人的理念和行为。遵循指南,讲究规范和流程,这样的理念在重症医学科深入人心。“15床目前有休克倾向,血容量不足,需要补液。”“也有可能不是血容量不足的问题,需要排除感染性休克。”近日下午查房过后,重症医学科医生办公室,两位医生对15床患者的治疗提出不同的观点。“目前患者血压不稳定,究竟是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还是感染性休克,咱们不去辩解,拿出依据来。”陈华军副主任这回当的是裁判,用PICCO检验究竟是什么原因。检测结果是血容量不足,通过补液,患者的血压回升,基本情况好转。在重症医学科,任何一名资深的医生,他的每一个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有依据,要有充分的说服力,这不仅考验他的“先天储备”,更考验他的“后天努力”。在重症医学科,没有人可以懈怠,没有人可以不学习。

  护士的早交班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一个夜班,要管几个危重病人,对病人的情况要了如指掌,交班会上要按系统分别交代清楚,哪怕是一个常见的发热,当时的情况、处理后的情况、目前的情况,都要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会被一个又一个连环的问题询问到无言以对以致无地自容。正是这样的严苛,养成了年轻医务人员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每个人不断地自律和自学。目前,30张床位的重症医学科,拥有近百人的医务团队,其中博士1人,硕士8人,而护士中60%以上为本科学历,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科梯队,为科室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在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陆俊杰的记忆里有个小姑娘他怎么都忘不掉,他曾经带领医生护士为那个出血性休克、心跳骤停的小女孩电击除颤46次,守护在小女孩身边几个日夜没有回家,直到她转危为安。而陈华军副主任为贫困潦倒的患者奔走救济金的事一定刻在那位老母亲的心上,那位一贫如洗的老母亲为了还陈华军的这份情,生平第二次走出家门,只为送一袋自家的米粉到重症医学科道谢。还有悄悄地为患者捐款的医学院校的实习生,为三无患者送上一口温热饭菜的护工阿姨……这些故事的主角们,让ICU病房这个与外界隔离的空间流动着新鲜的氧份饱满的空气。

  这个有着良好氛围的团队,近几年获得了7项国家级新型专利,尝到了科研的甜头。而院部出台的一系列重点专科建设的政策则为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搭建了更务实的框架,设计了更充实的内涵。科室先后承担了江苏省自然基金、江苏省卫生厅、无锡市科技局等资助的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等多个奖项,临床与科研成为学科发展的两驾马车,引领重症医学科驶向发展的快车道。

  副院长、重症学科带头人葛志军博士表示,此次重症医学科成功创建为省级重点专科是医院学科建设开出的一朵花、结出的一个果,而随着医院学科建设的大力推进,医院发展会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多的果,从而为百姓带来更多的福音。

医院动态

更多 >

写在烧伤科建科十周年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院烧伤科建科已有十年之久,回想这十年的历程,烧伤科的同事们心中颇为感慨。烧伤科就像是一个孩子,从嗷嗷待哺,到一知半解,再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这其中付出的是智慧与努力,挥洒的是汗水与泪水,收获的是成长与喜悦。他们说即便面临着工作的繁重与辛苦,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以及来自患者家属的误解与委屈,但只要与一个个历历在目的鲜活的生命相比,所有的这些都是值得的。 张毅: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院烧伤科已走过了10个春秋。现在的烧伤科无论人员数量、设备、环境、规模都较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就象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逐渐成长壮大。2004年5月为了填补宜兴市的医学空白,医院决定在和桥分院新建烧伤外科。按照院里要求我和周奕被安排到病房工作。5月12日在新装修的病房举行了简短的挂牌仪式,谈永飞院长讲话,宣布成立宜兴市人民医院烧伤救治中心。刚成立一个半月,便迎来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某化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一下子殃及了二十余人。原本冷清的病房挤得满满当当。所有医护人员均24小时上班,其他科室也增派人手帮忙。而类似这样的事件经历了数回。2010年初,随着新病房大楼的落成启用,烧伤科迁回了医院本部。人员结构、病房条件、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开展了创面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VSD负压引流技术、难愈性创面修复等新技术,不断增加治疗手段,提高诊疗水平。科室通过新技术与科研工作的开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科室良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可贵的是,在创建高品质三级医院的过程中,烧伤科全面提升了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周奕:十年中我是我院烧伤科成长的见证人,十年,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今天我们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和谐号”火车头——杨敏杰主任!十年前刚刚建科,在杨主任带领下,我们迎来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送走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奋斗,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大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拯救了无数家庭。 郭中书:我是科室成立一年后参加工作的,刚从无锡三院学习归来的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无论是科室还是我,都由稚嫩走向成熟,回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不由的心潮澎湃。记得一个夜班是我值班,白天已经救治了两个病人了,接班时又来了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白班的同志又回到病房一起抢救,直到十点多钟病人转危为安。这让我很感动,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 马平:10年前的我还在大学读书,医学的世界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这个学科对于我来说也是全新的。让我至今充满激动并且引以为豪的一次救援是2012年对患儿小乐乐的抢救。掉入热锅,被热汤烫伤全身,已经奄奄一息的宁夏回族女孩小乐乐,被转运至我科,小乐乐的烧伤面积高达60%,深度也达到了三度。经过三个月烧伤科医护人员的日夜救治,终于从死亡边缘将小乐乐挽救回来。在新闻媒体的帮助下,各界爱心人士为患儿捐款数十万元,彰显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新风尚。 杨敏杰:我从事烧伤事业已近四十年了。而十年前来到宜兴和大家一起建设属于宜兴人民的烧伤科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科室新建之初,得到了院领导乃至卫生局甚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在数次成批受伤事件中,全科人员克服人员紧张,条件差的困难,让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忘技术的探索和改良。通过数次的试验,找到了最合适的工具,独创了“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使得大批深二度烧伤的患者免除了植皮手术的痛苦。烧伤科在2010年迁回院本部后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苏锡常地区第二家配备的、价值50多万的美国进口Hill-Rom流体悬浮床让科室如虎添翼。而在技术项目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病种也从单纯烧烫伤、瘢痕整形扩大到了糖尿病足、压疮等各类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上。 成绩属于过去,开拓书写未来,烧伤科的医护人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将为我市烧伤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造福于广大的烧伤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