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人民医院

自动药品分包机正式投入使用

时间:2013-11-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11月份,中心药房正式启用自动药品分包机,这意味着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将进行单剂量包装,告别人工将药品摆放在敞口的小药杯里的历史。

  自动药品分包机是根据医院信息系统传输的医嘱信息,自动将患者每一次需要服用的药品包入同一密封药袋内,实现单剂量包装。除了一些异型药品、软胶囊等特殊药品需要手工添加外,其他药品全部实现自动分包。同时,根据电脑录入的医嘱将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服用时间和包装时间等重要信息都打印在药袋上,便于药师和护士的核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过去,中心药房的摆药室完全依赖手工操作。自动药品分包机的使用,改变了医院药房手工调配的传统模式,与传统的手工摆药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安全,自动药品分包机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包装,准确率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分包药品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差错的现象。二是高效,人工摆药时,用药数量大的病区,一般一个药师需要30-40分钟才能完成调配,而自动药品分包机最大分包速度达到60包/分,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卫生,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药师摆药和护士对药,都不可避免地要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使用裸露的药杯会造成药品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并且在取用过程中容易翻落,这都增加了药品被污染的机会。而自动药品分包机使用可以密封的塑料袋,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进行包装,将药品被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医院动态

更多 >

写在烧伤科建科十周年

时光匆匆,转眼间我院烧伤科建科已有十年之久,回想这十年的历程,烧伤科的同事们心中颇为感慨。烧伤科就像是一个孩子,从嗷嗷待哺,到一知半解,再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这其中付出的是智慧与努力,挥洒的是汗水与泪水,收获的是成长与喜悦。他们说即便面临着工作的繁重与辛苦,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以及来自患者家属的误解与委屈,但只要与一个个历历在目的鲜活的生命相比,所有的这些都是值得的。 张毅: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我院烧伤科已走过了10个春秋。现在的烧伤科无论人员数量、设备、环境、规模都较之前有了巨大的变化,就象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逐渐成长壮大。2004年5月为了填补宜兴市的医学空白,医院决定在和桥分院新建烧伤外科。按照院里要求我和周奕被安排到病房工作。5月12日在新装修的病房举行了简短的挂牌仪式,谈永飞院长讲话,宣布成立宜兴市人民医院烧伤救治中心。刚成立一个半月,便迎来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某化工厂发生锅炉爆炸,一下子殃及了二十余人。原本冷清的病房挤得满满当当。所有医护人员均24小时上班,其他科室也增派人手帮忙。而类似这样的事件经历了数回。2010年初,随着新病房大楼的落成启用,烧伤科迁回了医院本部。人员结构、病房条件、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开展了创面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VSD负压引流技术、难愈性创面修复等新技术,不断增加治疗手段,提高诊疗水平。科室通过新技术与科研工作的开展,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科室良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可贵的是,在创建高品质三级医院的过程中,烧伤科全面提升了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周奕:十年中我是我院烧伤科成长的见证人,十年,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今天我们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和谐号”火车头——杨敏杰主任!十年前刚刚建科,在杨主任带领下,我们迎来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送走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奋斗,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大家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拯救了无数家庭。 郭中书:我是科室成立一年后参加工作的,刚从无锡三院学习归来的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无论是科室还是我,都由稚嫩走向成熟,回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不由的心潮澎湃。记得一个夜班是我值班,白天已经救治了两个病人了,接班时又来了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白班的同志又回到病房一起抢救,直到十点多钟病人转危为安。这让我很感动,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 马平:10年前的我还在大学读书,医学的世界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这个学科对于我来说也是全新的。让我至今充满激动并且引以为豪的一次救援是2012年对患儿小乐乐的抢救。掉入热锅,被热汤烫伤全身,已经奄奄一息的宁夏回族女孩小乐乐,被转运至我科,小乐乐的烧伤面积高达60%,深度也达到了三度。经过三个月烧伤科医护人员的日夜救治,终于从死亡边缘将小乐乐挽救回来。在新闻媒体的帮助下,各界爱心人士为患儿捐款数十万元,彰显了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新风尚。 杨敏杰:我从事烧伤事业已近四十年了。而十年前来到宜兴和大家一起建设属于宜兴人民的烧伤科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科室新建之初,得到了院领导乃至卫生局甚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在数次成批受伤事件中,全科人员克服人员紧张,条件差的困难,让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忘技术的探索和改良。通过数次的试验,找到了最合适的工具,独创了“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使得大批深二度烧伤的患者免除了植皮手术的痛苦。烧伤科在2010年迁回院本部后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苏锡常地区第二家配备的、价值50多万的美国进口Hill-Rom流体悬浮床让科室如虎添翼。而在技术项目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病种也从单纯烧烫伤、瘢痕整形扩大到了糖尿病足、压疮等各类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上。 成绩属于过去,开拓书写未来,烧伤科的医护人员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将为我市烧伤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造福于广大的烧伤患者!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