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人民医院

东海县医院首例心脏支架置入手术获成功

时间:2013-11-2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真没想到俺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省内一流专家的诊疗服务。像这样的好事如果在以前那真是连想都不敢想!”11月9日上午,中大医院专家与该院心内科专家共同完成该县首例心脏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又一次新的飞跃。

  70岁的王某某因胸痛十余天入院,入院后做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初步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明确诊断、改善病情,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决定行冠脉造影检查,内心科主任于军会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建议进行支架置入手术。

  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开展,牵动着东海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的心。为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主任医师李永坤全程参与了查房会诊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并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汤成春、章晓国、鞠翔等专家来院指导手术。上午9时,患者王某某进入导管室,在DSA局麻下,经右侧桡动脉入路,首先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经过约15分钟,冠脉造影检查完成,造影结论:冠心病,左冠状脉中段90%狭窄。患者病情严重,为改善病情,经患者家属同意,行冠脉植入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成功为王某某实施了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实现了该县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零的突破,这标志着该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已经步入了崭新的领域。

  据悉,为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县城医疗中心,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社会现象,该县人民医院斥巨资引进了西门子螺旋CT、日立核磁共振、大型C臂、DR系统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与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省级大医院开展技术协作,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先后开展了心脏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手术、介入性超声治疗、微创治疗儿童漏斗胸手术、脑动脉瘤切除术等高新技术。

  该院党总支书记李永坤介绍说,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原理就是在已经硬化的冠状动脉血管内植入支架,从而扩张已经狭窄的血管,确保心脏心肌正常运转。这种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几天即可出院。

  谈及医院的发展规划,汤宁院长表示,作为卫生部首批公立改革试点医院,东海县人民医院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让全县人民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设备、一流技术、县级收费标准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梦想,为建设文明美丽的东海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医院动态

更多 >

喝不够水会生病

水是生命之源,人不吃饭能够活7天,但不喝水仅仅能生存3天。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很多人喝水少,甚至不知道自己长期处于缺水状态。对此专家指出,喝水少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很多病可能因此而生,便秘、湿疹、尿道感染等,就连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也都和缺水有关。 95.3%的人不会喝水 “忙了一天,一口水都没喝。”在北京某会展公司工作的小宇向记者抱怨。他每天要辗转多个地方进行工作,“根本顾不上喝水,要喝也是在外面买瓶饮料。”一直在电脑前办公的张丽平时喝水也很少。“饮水机离得远,接水太麻烦。我一般就是早上接一杯水,渴了喝一小口,到下班正好喝完,还不用常跑卫生间。” 对于以上两个事例,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飞虹感叹:“他们喝水的方式都不对,身体肯定处于缺水状态。现在的上班族喝水太少,老一辈都是拿着大搪瓷缸,一天至少4大缸。”此外,很多人喝水的方式也有误区,比如饮水机从来不洗;自来水一烧开就喝;喝千滚水;用饮料代替水;不渴不喝水等。 据赵飞虹参与的《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有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渴了才会喝水;定时定量规律喝水的人只有4.7%。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缺水的状况。 缺水带来很多病 不少人认为,缺水就是口渴,喝几杯水就能缓解。对此,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表示,身体缺水还和许多常见疾病息息相关。 大脑萎缩。人的脑部有75%是水,缺水第一个影响到的就是脑,水分太少,会让人感到疲劳,反应迟钝。《人类大脑研究杂志》最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脑在缺水状态下会出现萎缩现象。若是长期或严重缺水,则有可能损伤认知能力。 便秘。人主要靠肠道吸收营养。一旦缺水,肠道后半部分的蠕动就会减缓,水分被肠道吸收,排泄物就会失去水这个润滑剂,堆积于体内,从而导致便秘。 尿路感染。很多人认为尿液是人体的“垃圾”,它能够带走尿素、尿酸等多种“毒素”,也能帮助冲刷泌尿道,防止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如果喝水太少,没有足够的尿液及时将细菌带走,就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皮肤病。北方地区,很多人在干燥的春、冬季会出现皮肤干痒等问题。北京大学第一病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这是由于空气干燥容易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而导致。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可及时将代谢物排出,便于血液循环。如果缺水,体内新陈代谢容易发生异常,加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一些慢性病容易找上门来。此外,肥胖、肾脏疾病、过敏以及一些精神类疾病也都与缺水有关。 好好喝水能防病 正确喝水不仅能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还能够防治疾病。 可以防动脉阻塞。阻塞的动脉像堵塞的下水道一样,妨碍了心脏与身体的血液交换,多喝水有助于动脉的通畅。 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美国科学院总结,当心脏供水不足时,血液循环会不太顺畅,导致人体感到疲劳,而疲劳正是心脏病患者发病前常有的征兆。 可预防大肠癌、膀胱癌。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彭亦凡说,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数,把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结肠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 喝水记住5个数字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缺水呢?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公布了身体缺水的十大信号:口腔干燥、舌头肿胀、小便深黄、便秘、皮肤缺乏弹性、心悸、肌肉痉挛、头晕疲惫、感觉过热、没有眼泪等。如果发现已经出现这些信号,就要注意一下了。在生活中,专家建议牢记这5个数字,让身体喝够水。 1200毫升。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程义勇教授表示,2000毫升是人体一天所需要的水分总量,食物中可提供很大一部分,成年人每日需饮水至少1200毫升,也就是两瓶矿泉水。 21分钟。这是水进入全身细胞的时间。掌握好后可进行自我调节,比如饭前半小时喝水,有助于消化。 25度。25-37℃的水对人体健康最有利,太凉或太烫的水都不适合长期饮用。 5次。人体每天须排掉1400—1500毫升的尿量。膀胱每次的储存量大约是200—300毫升,因此,每天去5—7次洗手间,才表示喝够了身体所需的水分。 4种人。沈雁英教授说,4种人要特别注意喝水方法。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患者,都不能喝太多的水,更不能猛喝,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刚剧烈运动后的人不能一下喝太多的水,容易引起意外。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吃什么水果能预防心脏病
高云
回答: 适量食用蓝莓、苹果、香蕉、橙子、猕猴桃等水果有助于预防心脏病。这些水果富含膳食纤维、钾、维生素C及抗氧化物质,可改善心血管健康。心脏病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闷、心悸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进行综合预防。 一、蓝莓 蓝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其抗炎特性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每日摄入适量蓝莓可辅助调节血脂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蓝莓中的钾元素能帮助平衡体内钠含量,减轻心脏负荷。 二、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和槲皮素,果胶可结合胆固醇促进其排泄,槲皮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苹果皮中的多酚类物质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对预防高血压有潜在益处。长期规律食用苹果与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三、香蕉 香蕉是优质钾来源,每100克含钾约358毫克,充足的钾摄入可拮抗钠的升压作用,维持正常心肌电生理活动。香蕉中维生素B6能帮助分解同型半胱氨酸,减少该物质对血管的损伤。但肾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以避免高钾血症。 四、橙子 橙子所含的橙皮苷可增强毛细血管韧性,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以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其类黄酮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建议连橘络一起食用以获取更多膳食纤维。 五、猕猴桃 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远超柑橘类,每100克约含62毫克,其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猕猴桃蛋白酶能辅助分解纤维蛋白,改善血液粘稠度。叶酸成分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血栓形成概率。 预防心脏病需建立长期健康饮食习惯,建议每日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优先选择深色品种。同时应控制盐分和饱和脂肪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已有心血管疾病风险者应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避免用果汁替代完整水果以保留膳食纤维。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