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人民医院

骨质疏松症??早期预防是关键

时间:2012-08-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骨质疏松症在中老年人中渐渐普遍,由于其本身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而且此病在发展中又是个缓慢的渐进过程,因而直到病发,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据资料表明,目前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约有7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怎样认识该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延缓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呢?

  1..发病有因,思想不可麻痹

  有一位65岁的陈世平老人因骨折住院了,说来也怪,这位老人一没摔倒,二未遇碰撞,只是在端了半盆水准备起身倒掉时,突感腰痛难忍,直不起身来,到医院拍片才知道是腰椎骨折。端盆水也能造成骨折,这或许让人听起来比较离奇。其实,端水仅仅是骨折的诱因,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骨折的最根本原因是其已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此病在临床上没有特殊的表现,加之它的发展是很缓慢的,所以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有90%的女性和60.72%的男性患有此病。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由于雌激素活性的降低,患病率随之迅速增加,骨折发生率也急剧上升。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周身性疾病,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量的减少,骨组织结构的破坏,骨脆性相应地增加,人的骨髓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同多孔的海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骨折。所以医学专家告诫中老年人,切不可在思想上忽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科学检测预防是关键

  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最好的办法是测量骨密度,这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的检测方法,医生根据所测的数值,可以诊断出是骨量减少,还是骨质疏松。在一些无条件做骨密度测定的地方,可根据其危险因素(如绝经后、胃肠疾病、缺少活动、甲亢、糖尿病等)来判断可能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由于目前尚无绝对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疏松后的骨骼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预防该病发生是延缓骨质疏松发展的最好方法,措施包括在青少年时期应获取最高骨峰值,戒除烟酒,治疗相关疾病,建立起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他补充说,更年期是骨量丢失期的高峰,发现有病也不可惊慌,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延缓或停止骨量继续丢失,降低骨折的危险度。

  3.合理治疗恢复体能的最佳途径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并非医学界的难题,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此病的患者如能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病情就会大大缓解或恢复体能。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还要尽量从食品中补充钙质,扩展食物种类,多食含钙食物,如菠菜、韭菜、蘑菇、动物肝脑、鱼类、骨汤、牛奶等。其次,是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使用药物降钙素或双磷酸盐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对绝经后的妇女,还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

医院动态

更多 >

青少年营养不足与情绪

儿童和成人所需要的营养数量并不是技体重比例计算的。儿童所需营养量的比例也与成人的比例不同。青少年摄取食物,除了需要丰富热量外,由于发育时期身体组织长得快,人体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此外像钙、铁和各种维生素,按体重比例计算,也都比成人需要量大,尤其要注意补给足够的维生素A以助生长发育。在摄取食物时,可让孩子多吃鸡、动物肝脏、蛋、蔬菜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儿童所需的养分。 孩子的情绪与健康密切相关。稳定而愉快的情绪是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抑郁、忧愁、紧张都会引致疾病。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进食时没有胃口,其原因是在餐前每多吃零食,如饼干、汽水饮品。蛋糕之类的东西,而且毫无限制。所以到了吃正餐时间,就是美味佳肴也吃不下。如果经常在饭前摄入大量热量高,而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长期下去可能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和营养不足。 根据医学界研究,青少年发生情绪不安定,没有耐心,或容易发脾气等现象,很多情况不属于精神方面发生障碍,而是因为营养不足。解决的办法是限制吃零食,改善饮食结构。只要营养充足,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情绪定会改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准
高云
回答: 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准主要包括恢复自主循环、出现自主呼吸、瞳孔反应正常、皮肤颜色改善以及意识状态恢复。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帮助患者恢复生命体征。 恢复自主循环是心肺复苏的首要成功标准,表现为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此时心脏重新开始有效泵血,血液循环得以维持。同时心电监护仪可能显示规律的心电活动,如窦性心律。恢复自主循环后血压可能逐渐回升,收缩压通常可维持在60毫米汞柱以上。 出现自主呼吸表明呼吸中枢功能恢复,患者开始有节律地自行呼吸。初期呼吸可能较浅慢,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加深加快。观察可见胸廓有规律起伏,听诊可闻及呼吸音。自主呼吸恢复后血氧饱和度会逐渐上升,通常能达到90%以上。此时可减少人工呼吸频率,但仍需密切监测呼吸状况。 瞳孔反应正常反映脑干功能有所恢复,表现为瞳孔由散大变为缩小,对光反射从迟钝转为灵敏。瞳孔直径多在2-4毫米范围内,双侧对称。皮肤颜色改善表现为口唇、甲床等部位由紫绀转为红润,表明组织灌注改善,缺氧状况缓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缩短,通常在2秒以内。 意识状态恢复是高级神经功能恢复的表现,患者可能从昏迷转为嗜睡或清醒。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活动、呻吟或睁眼等反应。随着脑功能恢复,患者可能能执行简单指令。但完全意识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模糊。 心肺复苏成功后仍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支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发生。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建议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