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治疗2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研究征集志愿者通知

时间:2014-01-1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临床实验标题:采用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   单剂量治疗NF2 多发肿瘤临床试验   药品提供方式:免费临床试验开始时间:2014年1月   入组患者例数:20例临床试验结束时间:2015年12月   内容描述:   本研究是一项针对明确患有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和其他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患者的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方案已通过了北京天坛医院及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治疗NF2 的客观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程度、规律及防治措施等)。   参与研究单位: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试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   药品提供单位: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入组标准:   1.年龄在 16-30 岁之间。   2.明确患有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和其他类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近期未接受过其他药物和放射治疗。   4.北京及周边地区能接受住院治疗。   5.既往身体健康,对生物制剂无严重过敏反应者。   6.自愿入组参加,依从性好,能配合试验观察,并签署书面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近期接受过其他药物、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2.存在压迫脑干严重、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急切处理的患者;   3.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有生育能力但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患者;   4.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   5.原有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或心电图异常的患者;   6.患有不易控制的神经、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依从性差的患者;   7.不能接受增强核磁扫描的患者;   8.同时参加其它临床试验的患者;   9.研究者认为患者不宜参加本试验的其它情况。   入组试验基本流程:   1.研究前的筛查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以及体力状况评分、听力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以及传染性疾病抗体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头部及脊髓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2.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需住院2-3天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成功后开始接受恩度药物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92天)为1个疗程,间歇1个月(30天)后重复使用。   3.治疗期间检查:用药治疗期间,患者需每30天进行心电图、血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检查;每个用药周期停药1周后进行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生命体征以及体力状况评分、听力检查及影像检查。   咨询电话:010-67012817     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首次完成高难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但由于药物治疗存在成功率低、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痛苦小、微创、可以根治疾病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快。对于室上速、房速、房扑、室早以及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对于房颤、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医院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今年申报的新技术项目,即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经正式启动。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博士后林涛医师为组长的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在我院首次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这7例患者包括室上速2例,室早1例,房扑2例,界棘房速1例,房室结双径合并房扑1例。这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心律失常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康复出院。心血管内科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的诊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够跟上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也为未来学科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云
回答: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主要有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脑血管淀粉样变、抗凝药物使用、吸烟酗酒、高龄合并动脉硬化等。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需积极预防危险因素。 1、长期血压控制不佳 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 2、脑血管淀粉样变 脑动脉壁中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会削弱血管弹性,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常见认知功能障碍合并突发神经功能缺损。可通过脑脊液检测和磁共振确诊,需控制血压并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3、抗凝药物使用 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剂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当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3.0。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等先兆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选择抗凝方案。 4、吸烟酗酒 尼古丁和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长期吸烟者出血量往往较大,常见基底节区出血。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风险,必要时可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片辅助戒烟。 5、高龄合并动脉硬化 60岁以上人群血管脆性增加,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时会加重血管病变。典型表现为渐进性意识障碍伴偏瘫。需控制基础疾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避免剧烈血压波动。 预防高血压脑出血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指标,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已确诊高血压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