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我院宣传中心举办卫生新闻摄影技巧培训

时间:2014-08-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27日中午,由院宣传中心主办的《卫生新闻摄影的细节表现》摄影培训在教学楼阶梯教室举行。培训特邀健康报社首席图片编辑高丽老师为全院摄影爱好者讲授卫生新闻摄影基础知识,分享卫生新闻摄影经验技巧,院内摄影爱好者们利用午休时间参加了培训。

  卫生新闻摄影是医院宣传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拿起相机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助于全方位展现医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增进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了解。高丽老师从卫生新闻摄影的基本特点入手,为大家讲解卫生新闻摄影的基本知识,并结合自身近二十年的新闻摄影经验和新闻摄影实例,帮助大家挖掘医务工作中的新闻点,讲解查房、手术、培训、义诊等场景的拍摄技巧和注意事项,鼓励大家尝试参与卫生新闻摄影,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针对性强,实用度高,可以立即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这样高水平的摄影讲座,不断提高自身摄影水平和宣传能力。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首次完成高难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但由于药物治疗存在成功率低、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痛苦小、微创、可以根治疾病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快。对于室上速、房速、房扑、室早以及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对于房颤、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医院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今年申报的新技术项目,即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经正式启动。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博士后林涛医师为组长的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在我院首次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这7例患者包括室上速2例,室早1例,房扑2例,界棘房速1例,房室结双径合并房扑1例。这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心律失常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康复出院。心血管内科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的诊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够跟上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也为未来学科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怎么办
高云
回答: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并发症管理、支持治疗、感染源清除等方式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心脏瓣膜病变、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静脉药物滥用、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注射液等。治疗周期较长,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以避免复发。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炎症指标及心脏功能变化。抗生素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核心手段,早期足量用药可降低瓣膜损伤风险。 2、手术治疗 当出现瓣膜穿孔、心力衰竭、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发生栓塞事件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感染瓣膜清创术、人工瓣膜置换术、赘生物清除术等。手术可有效清除感染灶并修复受损心脏结构。术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4-6周,并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 3、并发症管理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栓塞事件、肾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脑栓塞需配合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片;肾功能不全需调整药物剂量并监测电解质。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方案。 4、支持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可物理降温,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一般状况,为抗感染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5、感染源清除 需积极寻找并清除体内其他感染灶,如拔除感染导管、处理口腔感染灶、治疗皮肤脓肿等。对于静脉药瘾者需彻底消毒注射部位。感染源的清除能减少病原体持续入血,降低治疗失败概率。同时需加强个人卫生教育,避免再次感染。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应选择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蒸蛋、西蓝花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压力。恢复期可逐步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心脏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注意口腔卫生,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出现发热、气短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