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病理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共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四人,医师组,博士三名,硕士两名,人员梯队构成整齐,技术力量较雄厚。 病理科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 Leica 冰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 Leica 脱水机、 Olympus 系列生物显微镜,为业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科内各项规章制度等健全,服务态度好, 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成本核算低,工作质量好,合作信誉美。
  二、 临床工作: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病理科, 长期以来,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工作一丝不苟,技术上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够完成冰冻、活检、尸检、脱落细胞学等各项病理检查工作,年度工作量 8000 余例。切片制作质量优良,冰冻报告和石蜡切片报告符合率 >95% ,病理报告漏诊、误诊率 <1% 。能够开展 20 种以上的特殊染色及应用超微结构技术辅助病理诊断。 近年来,病理科陆续开展了 100 多项免疫组化检查,不仅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检测肿瘤的预后及治疗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并能以此发现微小转移灶,根据肿瘤细胞增生的活跃程度等判断肿瘤的分期,肿瘤生物预后检查。
  病理科已引进计算机图象分析及管理系统,建立院内区域联网,设置取材、查询、输入报告三个终端。能够 1 、打印图文并茂的病理报告; 2 、开展病理图象分析; 3 、查询病理资料; 4 、光盘储存病理资料; 5 、院内联网,病理资料共享; 6 、开展院内外病理会诊。
  三、 科研教学: 能够利用常规制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PCR 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能配合外单位开展实验病理研究工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五系讲授临床病理专业课;协助医院内其他专业共同培养研究生;带培进修医师;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 CPC )及外科病理讨论会( SPC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每年组织并主持一次北京市病理读片讨论会。近五年内在国内外 杂志发表论著3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首次完成高难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但由于药物治疗存在成功率低、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痛苦小、微创、可以根治疾病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快。对于室上速、房速、房扑、室早以及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对于房颤、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医院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今年申报的新技术项目,即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经正式启动。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博士后林涛医师为组长的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在我院首次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这7例患者包括室上速2例,室早1例,房扑2例,界棘房速1例,房室结双径合并房扑1例。这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心律失常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康复出院。心血管内科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的诊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够跟上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也为未来学科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