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病理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共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四人,医师组,博士三名,硕士两名,人员梯队构成整齐,技术力量较雄厚。 病理科拥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 Leica 冰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 Leica 脱水机、 Olympus 系列生物显微镜,为业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科内各项规章制度等健全,服务态度好, 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成本核算低,工作质量好,合作信誉美。
  二、 临床工作: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病理科, 长期以来,病理科全体医务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工作一丝不苟,技术上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能够完成冰冻、活检、尸检、脱落细胞学等各项病理检查工作,年度工作量 8000 余例。切片制作质量优良,冰冻报告和石蜡切片报告符合率 >95% ,病理报告漏诊、误诊率 <1% 。能够开展 20 种以上的特殊染色及应用超微结构技术辅助病理诊断。 近年来,病理科陆续开展了 100 多项免疫组化检查,不仅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检测肿瘤的预后及治疗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并能以此发现微小转移灶,根据肿瘤细胞增生的活跃程度等判断肿瘤的分期,肿瘤生物预后检查。
  病理科已引进计算机图象分析及管理系统,建立院内区域联网,设置取材、查询、输入报告三个终端。能够 1 、打印图文并茂的病理报告; 2 、开展病理图象分析; 3 、查询病理资料; 4 、光盘储存病理资料; 5 、院内联网,病理资料共享; 6 、开展院内外病理会诊。
  三、 科研教学: 能够利用常规制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PCR 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能配合外单位开展实验病理研究工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五系讲授临床病理专业课;协助医院内其他专业共同培养研究生;带培进修医师;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 CPC )及外科病理讨论会( SPC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每年组织并主持一次北京市病理读片讨论会。近五年内在国内外 杂志发表论著3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首次完成高难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但由于药物治疗存在成功率低、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痛苦小、微创、可以根治疾病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快。对于室上速、房速、房扑、室早以及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对于房颤、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医院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今年申报的新技术项目,即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经正式启动。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博士后林涛医师为组长的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在我院首次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这7例患者包括室上速2例,室早1例,房扑2例,界棘房速1例,房室结双径合并房扑1例。这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心律失常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康复出院。心血管内科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的诊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够跟上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也为未来学科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鼻癌初期是塞一边鼻子治疗方法
李延忠
回答: 鼻癌初期通常表现为单侧鼻塞,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鼻癌可能与EB病毒感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慢性鼻窦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鼻塞、鼻涕带血、头痛、面部麻木、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鼻癌初期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在鼻腔或鼻窦的情况。手术方式包括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等。手术可以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减少复发概率。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手术切除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如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化学治疗联合使用。放射治疗可能导致皮肤反应、口干、味觉改变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放射治疗结束后需要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常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鼻癌。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学治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要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化学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疗程,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病情制定。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副作用相对较小。常用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注射液、尼妥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治疗需要检测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靶向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部分晚期鼻癌患者。常用免疫治疗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等。治疗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是否适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需要定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鼻癌初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物质。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治疗期间应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