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

普胸外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胸外科始建于1978年,经过近32年的发展,临床业务种类与技术水平逐年提高,能够开展胸外科常见多发疾病、胸部肿瘤及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促进学科发展,进一步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医院于2009年10月聘请北京胸科医院刘志东主任医师担任我院胸外科主任,并定期派出技术骨干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天坛医院胸外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北京天坛医院胸外科已能开展各种胸部肿瘤及其他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

胸外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由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辛育龄教授等几代国内外知名胸外科学者创建和发展,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胸外科临床诊疗基地,并为全国各省市和北京市培养输送了大批胸外科专业人才,临床胸外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完成肺癌根治切除手术2万余例,并开展高难胸外科手术。其中包括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巨大侵袭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等。近年来开展胸部肿瘤微创治疗,能够在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实施早期肺癌的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除术、纵膈肿瘤切除术及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等难度较大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极大限度地减少胸外科手术创伤,使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达到个体化和微创化水平。

胸外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

胸外科诊疗范围:胸部常见疾病;胸部创伤;肺良性肿瘤和肺癌的外科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食管良性疾病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纵隔肿瘤、巨大侵袭性纵隔肿瘤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纵隔镜外科:纵隔疑难疾病的诊断;电视胸腔镜外科:早期肺癌及纵隔肿瘤的微创胸外科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首次完成高难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大多数患者是通过药物治疗的,但由于药物治疗存在成功率低、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痛苦小、微创、可以根治疾病的特点。患者住院时间短,1-3天即可出院,术后恢复快。对于室上速、房速、房扑、室早以及特发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对于房颤、器质性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医院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心血管内科今年申报的新技术项目,即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已经正式启动。心血管内科成立了以博士后林涛医师为组长的心脏电生理专业团队,在我院首次开展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目前已完成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术治疗,这7例患者包括室上速2例,室早1例,房扑2例,界棘房速1例,房室结双径合并房扑1例。这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良好,心律失常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3天康复出院。心血管内科对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的诊治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能够跟上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技术,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也为未来学科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