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门诊“肿瘤多学科会诊”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时间:2014-06-1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6月18日下午3时,我院门诊“肿瘤多学科会诊”组织了一次专家会诊,分别为两名来自抚州市和黎川县患有食管癌的女患者制定了合理的、科学的、有计划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我院肿瘤科主任熊建萍、影像诊断科主任肖香佐、心胸外科主任喻本桐、普外科揭志刚主任、普外科谢小平主任、消化科舒徐主任共同参加了会诊。

  目前,肿瘤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热消融治疗、介入治疗以及现代中医药治疗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不过目前,多数恶性肿瘤的治愈率仍然偏低,这就需要多个学科医师的密切协作,共同会诊,制订出一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确保各种治疗手段科学有序的进行。

  在医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多学科会诊已经成为肿瘤患者就诊的常规模式,我院集中肿瘤相关科室一流专家组建门诊“肿瘤多学科会诊”,给每一位就诊的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科学综合诊疗方案,不仅提高了肿瘤治疗的有效率,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这正是我院成立门诊“肿瘤多学科会诊”的初衷。(刘颖)

医院动态

更多 >

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为做好我省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要求如下: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各级医疗卫生计生单位的疾病控制、临床医疗、院前急救等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要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列入2014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制了远程医学教育课件《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项目编号: 2014-16-01-012(国卫办科教函〔2014〕716号),培训内容分为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含诊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及急救转运等三个方面。该培训项目列为2014年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学分。课件的视频挂在江西远程医学教育网上(www.jxycyxjy.com),请我院相关卫生技术人员在网上进行学习,要求在下文之日起一周内完成培训任务。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需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培训目标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使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知识,做到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科学采取救治、隔离和防护措施。 科教科 2014年8月20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高,怎么回事
何洁
回答: 肺炎支原体IgG抗体高可能由近期感染、既往感染、免疫反应活跃、实验室误差、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复查检测、对症治疗、免疫调节、观察随访、病原学检查等方式干预。 1、近期感染 肺炎支原体IgG抗体升高最常见于近期感染后4-8周内。机体在感染后会持续产生IgG抗体,可能伴随咳嗽、低热等症状。可通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分散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缓解气道炎症。 2、既往感染 若既往6个月内感染过肺炎支原体,IgG抗体可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若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定期监测抗体滴度变化,避免与IgM抗体结果混淆。 3、免疫反应活跃 部分人群免疫系统对肺炎支原体抗原反应较强,可能表现为持续高滴度IgG抗体。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考虑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必要时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4、实验室误差 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导致抗体假阳性,如ELISA法与颗粒凝集法的临界值差异。建议更换检测方法复查,或联合检测IgM抗体及PCR核酸确认。避免单独依据IgG抗体结果进行临床决策。 5、慢性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可能引起非特异性抗体升高。需结合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鉴别,可选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气道炎症,合并感染时加用克拉霉素缓释片。 对于无症状的单纯IgG抗体升高者,建议3-6个月后复查抗体水平,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适量增加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摄入。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肺炎进展。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