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护理部举办2014年上半年“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班

时间:2014-08-1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为提高我院广大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警觉性与自律性,减少工作失误、确保患者安全,护理部于8月1日在门诊大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护理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班。

  培训班由护理部主任谢红英亲自主持。谢红英主任通过分析讲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真实案例,为广大护理人员敲响了安全的警钟。护士们深感这种培训方式直观深刻、发人深省,能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一位护士表示,通过再现一件件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例,大家吸取了丰富经验教训,对今后提升执业能力、规避安全风险有很大帮助!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又获六项201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我院喜获六项资助项目。 据悉,中标项目分别为《吉祥草中螺甾皂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基于线粒体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杨建琼)、《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参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李志刚)、《TLR4/PKCα/Occludin信号通路介导的血脑屏障破坏在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唐志贤)、《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分子机制研究》(袁小亮)、《En-2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赖彩永)、《基于“痰、瘀、虚”理论的中医药干预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机制研究》(郑保平),共获资助经费283万。 我院自2010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以来,坚持深化科研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科研热情,通过稳扎稳打高位挺进延续了科技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突然感觉不到胎动是怎么回事
冷启刚
回答: 突然感觉不到胎动可能由胎儿睡眠周期、孕妇活动减少、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生物物理评分、胎动计数、吸氧治疗等方式干预。 1、胎儿睡眠周期 胎儿在子宫内有规律的睡眠周期,通常持续20-40分钟,期间胎动可能暂时减少或消失。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孕妇无须过度紧张。建议孕妇左侧卧位休息,1-2小时内重新计数胎动。若持续无胎动或伴随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2、孕妇活动减少 孕妇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活动量不足时,可能对胎动感知减弱。这与母体血液循环减缓、腹部脂肪层较厚等因素有关。建议孕妇适当散步、变换体位,避免久坐久卧。每日固定时间在安静环境下计数胎动,正常值为2小时内不少于6次。 3、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早剥、胎盘钙化等病变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表现为胎动骤减或消失。可能伴随孕妇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胎盘成熟度及血流情况,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改善循环,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4、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两周以上可能造成胎儿缺氧,导致胎动突然减少。超声检查可见脐带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孕妇需住院监测,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必要时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改善胎儿供氧。 5、胎儿宫内窘迫 急性缺氧可能由母体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等引发,胎儿会出现胎动频繁后骤停的危急表现。需立即吸氧并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进胎肺成熟,同时进行急诊剖宫产。孕妇需定期产检,控制基础疾病以预防该情况发生。 孕妇应保持每日固定时间监测胎动,选择餐后1小时安静状态下计数,正常情况每小时胎动3-5次。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睡眠时多采取左侧卧位。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完全消失,须立即携带产检资料就医。妊娠晚期可在家使用医用胎心仪辅助监测,但不可替代专业医疗评估。日常注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剧烈运动。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