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天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老寒腿)

时间:2013-12-03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一、骨与关节病康复专科介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建设协作组组长单位,骨与关节病康复专科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经过多年的专科建设形成了一种以中医康复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新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法。目前科室面积达600平米,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已成为福建省首家专业的骨与关节病的诊疗康复中心,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重点康复基地,也是福建省骨与关节病康复的重点培训基地之一。

  经过专科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取得可喜的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文章3篇,出版《针灸》、《简明取穴图解》、《吴炳煌教授针灸医案医论》等相关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福建省卫生厅课题3项,福建省教育厅课题4项,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基金3项等。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年来协作研制的的智能化护膝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

  本专科长期从事骨关节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临床上,擅长膝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等骨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综合康复治疗。特别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综合康复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特的疗效,并开展专病特色门诊,省内首次开展天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老寒腿)。

  二、中医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属中医“痹证”、“萎证”范畴。因其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容易在阴湿寒冷的环境下复发,故常称为“老寒腿”。祖国医学认为膝痹的发生同肾虚、感受风寒湿邪和劳损有关。因此,总结为肾虚是发病的根本,风寒湿邪是诱因,瘀血阻络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2、天灸疗法基本理论

  天灸一词首见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该书载有:“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简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天灸即三伏天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协调阴阳、抗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药物具有发散、走窜的性质,能经皮肤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更专且疗效确切。

  3、中医对“冬病夏治”防治“老寒腿”的认识

  冬病夏治源于《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这种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后来“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老寒腿”根本原因是肾虚,诱因是风寒湿邪,发病的关键因素是瘀血阻络。而天灸疗法具有温肾阳、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如果在三伏天给予天灸治疗,对于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将起到“缓则治其本”作用。

  当然,“老寒腿”为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坚持治疗,通常天灸以坚持3个疗程(即连续3年)效果最佳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2014“精彩一课”教学竞赛

为了提高我院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我院于8月12日下午,在八楼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了“精彩一课”教学竞赛。本次竞赛由科教科主办,邀请了分管副院长吴斌、及中内、中外、西内、儿科、骨伤科等教研室主任担任评委。参赛选手由各教研室内部筛选择优参加。参赛的夫妻档选手张加芳与陈冬梅老师的情况也成为了本次比赛人们议论的场外花絮,而陈冬梅在比赛中更是勇夺头筹。 此次比赛主要是以课件结合板书的形式开展,每位选手参赛时间为10分钟,评比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过程、现场效果。本次比赛在方法手段方面注重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形式提倡启发性和富有趣味性,营造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氛围。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展现上课技巧、完成设定内容更加考验了参赛者的教学能力及心理素质。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儿科学教研室的陈冬梅;二等奖2名:西医内科学教研室的张鹏声、中医外科学教研室的翁剑飞;三等奖3名:妇科学教研室的汪敏华、临床护理学教研室的李淑媛、妇科学教研室的邓勇。评委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参赛选手也纷纷表示,通过本轮比赛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次教学竞赛,为我院临床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参赛者在竞赛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希望通过本次比赛使医院的教学工作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真正做到医教相辅,教学相长。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睡着了胎儿会动吗
王志新
回答: 孕妇睡着了胎儿一般会动,胎动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与孕妇是否睡眠无关。 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不受孕妇睡眠状态影响,胎动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胎儿有自己的活动周期,通常与孕妇的作息不完全同步。孕妇进入睡眠状态后,胎儿可能继续活动,部分孕妇会在睡眠中被胎动唤醒。胎动频率和强度因人而异,与胎儿发育阶段、孕妇体位、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妊娠中晚期胎动更为明显,部分胎儿在夜间活动增多。孕妇平躺时子宫空间相对受限,可能感受到更明显的胎动。胎儿睡眠周期较短,约持续20-40分钟,清醒时活动较为频繁。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睡眠中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缺氧有关。若孕妇发现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晚期胎动规律性较强,突然改变需引起重视。孕妇长期保持同一体位可能影响胎盘供氧,间接导致胎动异常。某些药物或孕妇低血糖状态也可能暂时抑制胎动。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病理因素会减少胎儿活动。 建议孕妇每天固定时间计数胎动,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右侧卧位,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态。如发现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平时减少一半以上,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影响胎儿活动。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