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时间:2014-04-1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类(鸡、鸭、鸟等)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释义: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包括禽)和人共患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会引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H7N9禽流感为禽流感病毒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类之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直到我国最近报告出现了这种病例。

  释义: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如H7N9禽流感病毒中,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H7N9流感病毒为H7病毒大类下的一个亚群。

  3. 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

  释义:人感染禽流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人会出现严重肺炎,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困难。不过,目前对于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后可能产生的全部症状的认知仍是有限的。

  4. 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还未确定,但高度怀疑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释义: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是一组在鸟类中传播的流感病毒。根据既往国际上人感染H7亚型流感病毒多来源于禽类,以及本次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病人与动物接触或者处在有动物的环境内,推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5. 建议养成勤洗手、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建议公众利用服药的方式预防流感,目前一些机构给出的服用板蓝根等建议更适合给医生作为治疗参考,而不宜由公众自行服用;如有不适请及时到定点医院就医,服药请遵医嘱。

  释义: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H7N9病毒确切的传播模式,但一般来说,禽流感为呼吸道传染病,公众通过亲密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排泄物或禽类产品,以及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都有可能被感染。所以通过保持勤洗手、开窗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包括流感、致病性禽流感等。

  一旦出现发烧、头痛、咳嗽、全身不适时,戴上口罩及时到指定的医院就医,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举办2014“精彩一课”教学竞赛

为了提高我院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我院于8月12日下午,在八楼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了“精彩一课”教学竞赛。本次竞赛由科教科主办,邀请了分管副院长吴斌、及中内、中外、西内、儿科、骨伤科等教研室主任担任评委。参赛选手由各教研室内部筛选择优参加。参赛的夫妻档选手张加芳与陈冬梅老师的情况也成为了本次比赛人们议论的场外花絮,而陈冬梅在比赛中更是勇夺头筹。 此次比赛主要是以课件结合板书的形式开展,每位选手参赛时间为10分钟,评比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过程、现场效果。本次比赛在方法手段方面注重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形式提倡启发性和富有趣味性,营造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氛围。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展现上课技巧、完成设定内容更加考验了参赛者的教学能力及心理素质。经过激烈的角逐,比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儿科学教研室的陈冬梅;二等奖2名:西医内科学教研室的张鹏声、中医外科学教研室的翁剑飞;三等奖3名:妇科学教研室的汪敏华、临床护理学教研室的李淑媛、妇科学教研室的邓勇。评委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他们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参赛选手也纷纷表示,通过本轮比赛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次教学竞赛,为我院临床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参赛者在竞赛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希望通过本次比赛使医院的教学工作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真正做到医教相辅,教学相长。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睡着了胎儿会动吗
王志新
回答: 孕妇睡着了胎儿一般会动,胎动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与孕妇是否睡眠无关。 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不受孕妇睡眠状态影响,胎动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胎儿有自己的活动周期,通常与孕妇的作息不完全同步。孕妇进入睡眠状态后,胎儿可能继续活动,部分孕妇会在睡眠中被胎动唤醒。胎动频率和强度因人而异,与胎儿发育阶段、孕妇体位、外界刺激等因素有关。妊娠中晚期胎动更为明显,部分胎儿在夜间活动增多。孕妇平躺时子宫空间相对受限,可能感受到更明显的胎动。胎儿睡眠周期较短,约持续20-40分钟,清醒时活动较为频繁。 极少数情况下孕妇睡眠中胎动减少可能与胎儿缺氧有关。若孕妇发现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需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晚期胎动规律性较强,突然改变需引起重视。孕妇长期保持同一体位可能影响胎盘供氧,间接导致胎动异常。某些药物或孕妇低血糖状态也可能暂时抑制胎动。胎盘功能减退、脐带绕颈等病理因素会减少胎儿活动。 建议孕妇每天固定时间计数胎动,妊娠28周后每日早中晚各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流。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右侧卧位,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态。如发现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或较平时减少一半以上,应及时就医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影响胎儿活动。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