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陆林院长就中小学生睡眠健康问题接受《中国学生健康报》记者采访

时间:2014-03-1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人的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引起世界各国的人们对于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于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平安出行”,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健康睡眠,保证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重要性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持续减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1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有近8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其身心发展。

  在今年的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就中小学生的睡眠健康问题接受了《中国学生健康报》记者单欣的采访。

  [记者]:健康睡眠的标准是什么?

  [陆林]:睡眠和水、食物、空气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在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婴儿最多,老年人最少,成年人正常睡眠时间每天大约为7.5—8小时,而青少年时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为9个小时。但由于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很难以睡眠时间总长度作为衡量睡眠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只要保证每天一定的睡眠时间,同时在醒后可以感到体力与精力的充分恢复,不影响第二天白天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即可,不必过分追求是否达到了所谓的8小时或9小时睡眠总时间。

  [记者]:什么是睡眠障碍?

  [陆林]:睡眠障碍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我们通常所讨论的失眠是睡眠障碍,过去不曾被公众所重视的打鼾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类型。通俗的来说,“睡不着”和“睡不好”很容易被大家认可为是睡眠障碍,其实还有一种称为“睡得多”,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综合来说,凡是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观感受,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床,一天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的表现,同时影响了白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极有可能存在睡眠障碍。

  [记者]:小学生有哪些睡眠障碍?

  [陆林]:首先,6-12岁左右时往往需要保证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由于现在的小学生课业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尤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他们的睡眠时间日益减少,伴随来自父母和教师方面的压力的增加,失眠症在小学生中也开始逐渐增多。

  同时,某些嗜睡症,例如发作性睡病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群体中,大多是在15岁左右开始,患者会出现白天的过度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的表现。因此,一旦家长和老师发现孩子出现某些嗜睡的表现时要多加注意。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就是我们过去经常说的“打鼾”“打呼噜”。现在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导致肥胖人群的逐年增多,而在小学生中也较为多见。肥胖是导致我们发生这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睡觉“打呼噜”,且次数较为频繁时应引起重视。

  最后一种我们称之为异态睡眠,包括梦游症、梦语症、磨牙症等等,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是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就诊。

  [记者]:睡眠障碍对小学生有哪些危害以及产生这些危害的原因是什么?

  [陆林]:如上我们所提到的几种发生在小学生中常见的睡眠障碍,每一种的产生原因都各不相同,有的是由于遗传因素,即个体本身存在疾病的易感性,例如发作性睡病;有的是由于先天解剖结构的缺陷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扁桃体肿大或者肥胖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的是由于我们的大脑某些区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 引起了觉醒状态下发生了睡眠状态,例如异态睡眠中的梦游和梦语等;还有的是由于精神压力的加重,睡眠结构的长期干扰造成的失眠症的发生。

  针对上述几种睡眠障碍,无论哪一种,毫无疑问会给正常的生活造成困扰。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必然会导致第二天上课精力的难以集中,长此以往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给小学生的心理造成更大的负担,而一旦精神压力加大,必然会造成睡眠障碍的持续反复地发生,造成恶性循环。此外,某些嗜睡的疾病会直接影响白天的学习状态,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如果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帮助,很容易形成更为严重和难治的后果。

  [记者]:如何拥有健康的睡眠?

  [陆林]:这同样是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睡眠能力和需求不同。但统一来说,还是有几条共同的方法和途径值得一试:

  第一,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尤其是对于睡眠环境较为敏感的人,例如调整卧室的温度、湿度、噪音状况、空气状况等等,保证光线的黯淡、被褥的清洁舒适、远离噪音的干扰是保证睡眠质量良好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二,保证生活的规律,例如按时起床,杜绝懒床的习惯,尽量白天不午睡;在睡前不接触酒精、咖啡、浓茶等,同时不要吃的太饱也不能饿着,让自己的全身心都能做到一个较为放松的状态会更加有助于入睡;

  第三,最好可以每天都坚持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例如慢跑和散步,这些都是可以使自己放松的有效方式,但是不要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以免使自己兴奋很难快速入睡。

  总之,我们要关注和重视一些常见的睡眠障碍,结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学会科学的管理睡眠,从而远离睡眠障碍,睡出健康来。

  ‍

医院动态

更多 >

科技论文写作的行为规范系列(八)

表格的写作要求 科技论文的表格是报告论文数据的有效表达方式,设计合理的表格能够简明、清晰、准确、集中地报告研究结果,是科技论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分。科技期刊大多要求在论文中使用三线表,即表格无斜线,省略行线、栏线,只有顶线、栏目线和底线。三线表必要时可增加辅助线,但无论增加多少条辅助线仍然称为三线表。三线表的组成要素通常包括表序、表题、项目栏、表体、表注等部分。 1. 表序与表题 表序是表的编号(序号),按表格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如“表1”“表2”等,并尽量放在文中首次提及的段落后面。同一篇论文中的表序要具有唯一性,不要出现一序两表或一表两序。 表题是表格的名称。与文章标题类似,表题应当简明准确的反映表格的特定内容,通常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语,位于表格上方。 每个表个必须有表序与表题,它们之间留一个汉字的空格,不使用标点符号。 2. 项目栏 项目栏是表格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一般要放置多个栏目。栏目是栏的名称,为标识栏目信息的特征或属性的词语,用于确立表格中数据组织的逻辑关系以及栏目下数据的性质,应简洁明了。 栏目中应使用标准的缩写或符号代表专业性术语和统计学术语,其他专业术语、分组名称等缩写须在表注中说明含义。 3. 表体 表体包括表身和表文,指表格中底线以上、栏目以下的部分,涵盖表格绝大部分信息,构成表格主体。 表内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表体中同一栏各行的数据一般都在共同的栏目下,以个位数、小数点、“~”或“±”上下对齐,且有效位数应相同。 表体要力求简洁,很容易根据其他栏的数据推算出来的数据不必设立栏目。 4. 表注 表格中的内容尽管已经比较丰富,由于表达简练、排版格式要求高,有时需要对整个表格或表格中的某些内容(如缩略语、“*” 以及引用他人文献的内容)进行注释、补充。这种注释、补充性的文字就是表注,通常位于表格下方,如“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P<0.05”。< p=""> 表注可减少表体的重复。当某类信息既可以在表体中列出,又可以在表注中列出时,应考虑如何更清楚有效地报告数据。通常当P值或样本量有较多不同数值时,应新建一栏而不用表注;而当行或列的数据相同时,应使用表注。 尽管用表格报告数据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一篇论文的表格也不宜过多,要注意文字与表格的合理搭配。要以最小的篇幅提供最多的信息,同时便于读者阅读,使版面整洁美观。用文字说明更清楚时尽量不用表格,但文中应有具体数据;使用表格时文中不必重复其数据,只摘其要点进行描述。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