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市内首例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时间:2013-08-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时间:2013年08月2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52次

  日前,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了市内首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作为一种全新的内镜微创技术,POEM手术是由日本学者井上晴洋教授于2008年应用于临床,2010年上海中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

  两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与63岁,多年来反复出现进食梗阻,且症状不断加重,拍片检查发现食管腔明显扩张,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务之急,唯有进行手术切开食管下端周围肌肉才能解除梗阻,解决进食困难。然而,患者体质较差,迫切希望能够接受一种创伤小、效果好的治疗。经介绍,患者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在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资料后,消化内科果断决定,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POEM手术对患者进行内镜微创治疗。入院后以杨力,向阳,方军医师为主的团队认真查阅文献,多次术前沟通和讨论,进行了充足的内镜术前准备。

  作为一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手术,确保医疗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医院王学民院长,俞成叙副院长高度重视,由医务科余镇北科长协调,外科朱跃光主任医师、查承志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刘丹梅副主任医师、消化科赵赛菊主任医师等在技术细节、风险防控、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与建议。

  2013年8月3日上午,市三院消化内科精心准备,运用最新微创切除器械,胃镜下在食管中段表层(黏膜)开窗后,沿食管夹层(黏膜下层)开辟了一条长约10cm黏膜下“隧道”,然后在胃镜直视下切开了食管下段及贲门周围的环行肌肉,再用金属夹缝合表层切口,不到两小时内为两例患者实施了POEM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第3天患者进食全流,5天后能进食稀饭,原先的梗阻感也消失了,7天后均康复出院,多年疾苦终于摆脱,患者和家人都十分感谢医护人员。

  以往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注射药物、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等方法,但都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梗阻,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外科手术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也迈入了微创时代,而POEM手术的开展,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优势,而且经由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充分体现了“无疤痕外科”的优越性,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医院领导关心下,与外科、麻醉科等科室密切协作,不断创新,勇于开展高新内镜技术,近年来开展了近50余例ESD手术,使一批原先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免受了“开膛破肚”之苦,也使我院内镜水平达到了省内先进行列。

医院动态

更多 >

时间就是生命?记三院外一科成功抢救一例严重心脏刺伤患者

2013年8月1日,下午2点30分,“今天下床活动了吧?”“老奶奶,今天切口疼吗?”“体温正常!”外一科病房里,值班医生和护士正在有序的进行午查房。远处传来救护车的声音,声音仿佛越来越近。“准备平衡液,怕是要来病人了!”护士说道,就在这时,“来病人了,全身多处外伤,快!”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紧张快速将病人送到了外一科。病人全身都是血,到处都是伤口,入院时自言自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江文华主治医师、曹裕斌住院医生、护士长和护士们快速而有序的展开各项抢救工作。曹烽主任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工作安排落实。快速输液、吸氧、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交叉备血、清创缝合、患者立即行急诊彩超及CT提示有大量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不好,心脏有损伤,得马上急诊手术”。曹烽主任指示应立即手术,并将这一情况立即向王学民院长、医务科余科长做了汇报,王院长指示:开通绿色通道,采取一切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并表示亲自参加手术。医务人员跑步将患者送往手术室,免除了平时诸如办理入院手续等一系列常规手续,争分夺秒尽快实施开胸手术。 下午3点10分,手术麻醉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面罩给氧、患者进入麻醉状态。输血科紧急为患者配好同型血400ML,此时,曹主任和江医师讯速开胸,进入胸腔,胸腔内见大量血液。心包内有积血,并有血痂填塞于心包内,切开左心包膜,显露左心室,左心室前壁见一破裂口,直通心脏腔内,取出心包内血痂,突然大量血液自心脏破裂口喷射而出。血压下降到80/60mmHg,快速输液,输血。王院长冷静娴熟地采取措施,压迫创口,暂时控制出血,随着心脏的节奏,快速轻巧地缝合心脏裂口处,心脏出血很快停止,血压逐渐上升至110/80mmHg。患者由于失血多,心跳加快,医生要在不断跳动的心脏上完成破裂伤口的修补,难度可想而知。经过进一步探查,迅速进行左胸腔闭式引流术,放置心室及胸腔引流管,关闭胸腔,缝皮,在王院长、曹主任、江医师和手术室麻醉师、护士的共同协作下,历经二小时十分,手术顺利结束。病人安返送入ICU监护、治疗,两天后患者转回外一科病房,第三天病人已开始进食流质并可适当下床活动。经过外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切口已经痊愈,各项体征已恢复正常,如今,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 心脏外伤属外科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率极低,许多患者在没来的及送往医院即已死亡。这名患者能够抢救成功,关键是一个“快”字,送得快、诊断快、进手术室快、麻醉快、手术快、输血输液快、各个环节都必须快,还要求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超的技术、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准确无误的处理措施。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市三院外一科在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医院整体实力、管理水平。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