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二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肝病科、传染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前身为满洲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栋,始建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传染病院之一。1949年11月3日更名为“沈阳市传染病院”,1992年增挂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牌匾,1993年经市科委批准成立沈阳市出血热研究所,1998年导入CIS系统,实施“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战略,树立了“追求个人与医院共同发展”的价观,确立了“博极医源、广洒仁爱”之院训,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服务”之理念。2003年经辽宁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沈阳市肝病诊疗中心。2007年被辽宁省卫生厅确定为“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医疗中心”;2008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肝病重点专科;2010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2011年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证。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传染病科建设单位。医院现为辽宁省传染病质控中心、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医疗中心、辽宁省脂肪肝诊疗康复中心、辽宁省母婴阻断中心、辽宁省传染病干部保健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肝炎防治健康教育基地、辽宁省高等院校教学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3332平方米,其中医疗行政用房建筑面积38918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68亿元。医院现有在岗员工71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0名、中级卫生技术人员238名;硕士研究生68名、博士4人,医师187人,护士282人,开放床位550张,开设急性传染病、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胆外科、中医科、理疗科、普通内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治疗中心、内镜中心、病理科、营养科、临床配液中心及临检中心等多个专业诊疗科室,同时开设消化、感染、性病、普外及综合五个门诊。医院拥有辽宁省内一流的肝病相关检验设备,同时影像中心配备了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数字胃肠机、肝硬度检测等多种设备,为临床诊断提供技术保障。医院设有两个以开展科研工作为主的科室:中心研究室、中药研究室。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工作,中医肝病科、中医传染病科为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单位:中医肝病科同时为辽宁省重点专科;有3个沈阳市重点科系,其中肝病研究所为沈阳市一级重点科系、亦为沈阳市肝病重点实验室。感染病研究所、出血热研究所为沈阳市二级重点科系,对突发新发复发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医院动态

更多 >

蒙面天使

病床上,艾滋病患者H一息尚存,结满血痂的双手紧紧攥住雪白的被角,嘴角一张一合,挣扎着向陪伴他的几位医护人员说出今生最后的一句“谢谢”,便离开了人世——此时,他的眼中有泪。 H是沈阳的一位艾滋病患者,长期流浪街头。今年5月12日深夜,浑身密密麻麻生满脓疮的他,由“110”委托“120”急救车送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抢救时,H说自己有8个兄弟姐妹,可医生按照他手机存储的号码逐一挂过去,所有接电话的人回答都是“我不认识H!” 在H生命的最后49个日子里,是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病房的医护人员承担了他全部的生活护理工作,而直到他生命走到尽头的那天,也没有一位亲人肯认他······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是辽宁唯一指定艾滋病救治的医院。自1992年辽宁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到该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去年的接诊量高达1100余人次,其中最小的患者只有14岁,最大的已78岁。 为了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病房没有任何与艾滋病有关的标识。该病房共有5位医生、9位护士,全部医护人员均为女性,在今年收治的47名患者中,有10多位没有亲人照顾,而现有这些医护人员的配置明显不够。 去年春天,S医生在救治过程中,被狂躁的艾滋病患者抓伤了手,吃了半年的抗病毒药物,经常呕吐不止,可她不敢告诉家人,每天还要坚持上班。半年后,S医生经检查没有被感染,但在那180个日夜里,她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尽管艾滋病病房这些医护人员的工作存在危险和压力,也没有任何特殊补助和津贴,但她们从没因此而抱怨或影响工作。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D对此最有发言权:“我在这救治8年了,当初是她们帮我度过难关,恢复了继续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我眼里,她们不是普通的医护人员,她们是真正的天使······”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社会已不再谈“艾”色变,可仍有许多人歧视艾滋病患者,甚至连从事艾滋病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敬而远之”。在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病房工作的9名护士中,有4名大龄青年至今没有男朋友,“在介绍对象时说是艾滋病病房的护士,当时就会让对方不舒服,这样的尴尬场景很常见。”说这番话时,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张院长表情很无奈,“报道时除了隐去艾滋病患者的姓名外,还要虚化医护人员的姓名,更不能有她们露脸的照片,因为社会上恐“艾”心理挺严重。”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联合国将2009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