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胸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小儿普胸泌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遵义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前身是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举院南迁,是贵州省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方向)建设单位。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00张,开放床位2800张,设有17个部(处)、7个专科医院,53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拥有PET-CT、达芬奇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装备。现有在岗职工4111人,其中高级职称826人,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3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2人;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1人,省核心专家及省管专家17人。
2021年上半年,门急诊111.33万人次,出院病人6.95万人次,手术3.94万台次,平均住院日8.06天。医院致力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穿支皮瓣技术、颈椎微创技术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消化道内镜早癌筛查、神经内镜等技术在西南处于领先水平。医院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国家卫生部指定的全国第一批肾移植定点医院、省内首家获得心脏移植医疗机构。成功开展了贵州省首例抢救性肝移植、活体肾移植、首例器官捐献来源的肾移植。至今累计完成器官捐献205例,获取大器官609枚;完成肾移植254例,肝移植72例。医院拥有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卫生部)11个,麻醉质量控制中心等10个省级医疗控制中心,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11个省级专科培训基地。
医院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完备,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麻醉药理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临床类别)基地。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国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为7年。医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医院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各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涵盖22个二级学科和专业学位领域,是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工作站。医院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连续四年在我省住培督导检查中获第一名。心血管病学、普通外科学、小儿麻醉学获批成为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内科、急诊科、全科专业基地是全国住培重点专业基地。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3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人才基地2个、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4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和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5个。
近5年来,医院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3项,获批总数位居全省医疗机构首位;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2件。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在高等教育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我院临床医学专业位列全国第52位,贵州省排名第一。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20个,其中整形外科、结核病科分别在2017年、2018年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影响力)排行榜全国十强,是迄今我省入选全国十强仅有的两个学科,且历年入选全国百强的学科数量居全省医疗机构之首,在2020年参评的31个学科中,我院有14个学科入选全国百强。
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H7N9禽流感等重大事件中体现了国家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国家卫健委主任(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在考察医院时,给予医院高度评价:“今天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是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取得成效的缩影,医院所展现出来的医疗技术水平、内涵建设和信息化程度,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大型三甲医院。”
医院将继续秉承“仁爱济世,术精洁行”的核心价值观,崇尚医德,以“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立院为民”为宗旨,传承“遵医”文化,弘扬“大医精神”,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福音

2014年5月,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了一名来自绥阳县的51岁的女患。该患因甲状腺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后4年,再次发现颈部肿块1月就诊于我院,入院行颈部彩超及颈部CT检查,考虑甲状腺癌复发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气管及喉部,该患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行全院会诊讨论后于2014年6月9日,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程晓明主任医师、曾峰副主任医师及耳鼻喉科的蒋正举主任医师主刀下顺利完成了遵医附院首例晚期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及精心护理下恢复顺利。 众所周知,甲状腺癌预后非常好,尤其是45岁以前的年轻甲状腺癌,但是对于45岁以后的甲状腺患者来说就不容乐观,部分患者入院就诊时癌症就已经浸润局部喉、气管及周围组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气管压迫症状才来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因为不愿接受喉切除气管造瘘手术,而选择姑息性甲状腺癌切除术,最后容易导致复发,或者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而非死于甲状腺癌疾病本身。 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的开展,可以使甲状腺癌浸润喉及气管的患者得到根治,长期生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神经衰弱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邵自强
回答: 神经衰弱患者饮食需注意均衡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可适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优质蛋白及矿物质的食物。主要有规律进餐、限制咖啡因摄入、增加全谷物摄入、补充深海鱼类、避免高糖饮食等方式。 1、规律进餐 每日固定时间进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因低血糖导致的焦虑和疲劳。建议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餐间隔不超过4小时,避免暴饮暴食。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加重神经衰弱症状,规律饮食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限制咖啡因 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加重。神经衰弱患者每日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午后避免饮用。可可饮料、功能饮料等隐性咖啡因来源也需警惕。 3、增加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和B6对维持神经传导功能至关重要。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波动,建议替代精制米面作为主食,每日摄入量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二。 4、补充深海鱼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能调节神经递质合成,改善脑细胞膜流动性。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0-150克为宜。对海鲜过敏者可选择亚麻籽油、核桃等植物性ω-3来源。 5、避免高糖饮食 过量糖分摄入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引发情绪不稳定和注意力下降。需限制糕点、含糖饮料等精制糖摄入,水果每日控制在200-350克。代糖食品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同样不宜过量食用。 神经衰弱患者除饮食调整外,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食品。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可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辅助入睡。长期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器质性疾病。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