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学科,由大连医学院放射科在1969年南迁遵义,不断发展更名而成。大连医学院放射科成立于1947年,主要从事大连医学院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在20余年中,出现了朱德球教授,郎志瑾教授等一批全国放射学界知名教授。在1969年全院整体南迁遵义时,有3名教授,7名讲师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当时世界最先进大型心血管机等设备。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均有很高的造就,承担一门课程(即放射诊断学)教学。八十年代初期,原大连医学院教师大部分返回大连,放射科人员严重不足,师资队伍严重短缺,在刘权和顾元华主任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大抓青年医生和教师的培养,逐步提高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使遵义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科逐步壮大起来,医疗、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刘权、顾元华主任退休后,由先正元教授、关晶主任带领全科人员继续努力,注重培养人才,补充师资队伍,提高医疗、教学、科研水平。1999年开始招收影像专业本科生。2002年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成立了影像学系。现影像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医疗、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近年来,影像设备不断更新,从原来单一的传统X线设备发展为现在的多种现代化成像设备,从单纯形态影像学发展至今逐步形成聚形态、解剖、代谢及功能影像学为一体现代化综合影像学科。1998年购置磁共振设备。2002年建立了影像网络系统。2003年引进了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设备。2005年购置了全数字乳腺机。2009年率先在省内安装第1台3.0T高场MRI机。现影像科设备先进、齐全,并全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网络化。具有高档螺旋CT3台(其中双源CT1台)、磁共振扫描仪2台(其中3.0T一台)、数字胃肠机、数字X线摄影机等设备,能进行各影像学检查,每日完成病人检查量约1000人次左右。

影像科现有医技人员、工程人员及护理人员共55名,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8名,中级职称17人,博士1名,硕士7名。并聘请四川华西医院影像科著名放射学家龚启勇博士为客座教授。医技护人员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医疗制度健全并严格实行,为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保证。

除医疗工作外,还承担了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设备学4门本科教学课程及成教影像专科、成教临床专科、专升本及五年制临床大专班的影像学课程。每年培养影像专业本科生60名,硕士生2-3名。2000年以来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篇;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一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如863、973等重大科研课题)。获院级教改项目1项,精品课程2项。

目前我科主要开展新技术有:

(一)3.0T高场MRI新技术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

1、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神经精神疾病的应用研究。

2、扩散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脑血管病、缺血性脑损伤、肝脏及盆腔病变应用。

3、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尤其是脑血管畸形)。

4、灌注加权成像及磁化传递成像在神经精神疾病(抑郁症、癫痫等)的研究。

5、磁共振水成像(MRCP、MRU)在胆道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应用等。

(二)双源CT检查临床应用

1、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由于扫描速度快,在0.25秒内即可完成对心脏的数据采集,因而消除了心脏搏动、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适用于心率较快及心律不齐患者。

2、双能量CT成像:可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份,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及通气状态,能显著提高诊断肺栓塞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双能量成像可作心肌缺血评价、软组织成份鉴别、显示肌腱和韧带、判定血栓的性质、肺小结节分析、肺癌的早期诊断、肾上腺腺瘤的诊断、肝脏肿瘤疗效检测等。

3、一站式炫速扫描:由于扫描速度快及探测器宽覆盖,全身扫描仅需4秒,一次全身扫描可以对全身所有脏器进行成像,普通的增强扫描同时即可完成全身大血管成像,适用于急诊大范围多部位检查。

4、低辐射剂量,为病人及体检提供“绿色” CT 检查。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福音

2014年5月,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了一名来自绥阳县的51岁的女患。该患因甲状腺癌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后4年,再次发现颈部肿块1月就诊于我院,入院行颈部彩超及颈部CT检查,考虑甲状腺癌复发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气管及喉部,该患入院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行全院会诊讨论后于2014年6月9日,在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程晓明主任医师、曾峰副主任医师及耳鼻喉科的蒋正举主任医师主刀下顺利完成了遵医附院首例晚期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细心治疗及精心护理下恢复顺利。 众所周知,甲状腺癌预后非常好,尤其是45岁以前的年轻甲状腺癌,但是对于45岁以后的甲状腺患者来说就不容乐观,部分患者入院就诊时癌症就已经浸润局部喉、气管及周围组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气管压迫症状才来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因为不愿接受喉切除气管造瘘手术,而选择姑息性甲状腺癌切除术,最后容易导致复发,或者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而非死于甲状腺癌疾病本身。 甲状腺癌根治+右颈侧区淋巴结廓清术+喉切除气管造瘘术的开展,可以使甲状腺癌浸润喉及气管的患者得到根治,长期生存。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