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肿瘤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

医院类型:肿瘤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肿瘤放疗科、中医肿瘤科、肿瘤内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杭州市肿瘤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始建于1959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吴山景区南麓,毗邻旖旎西湖,是按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和管理,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肿瘤防治中心。医院是杭州市癌症中心、杭州市肿瘤研究所、杭州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杭州市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科设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环境温馨舒适。现核定床位500张,职工600余人。医院拥有国内著名肿瘤学专家马胜林教授、吴式琇教授领衔的一批知名教授及学有专长、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包括高级职称90余名、博硕士生导师9名,博士16名,浙江省“151”人才和杭州市“131”人才9人。

医院拥有肺癌、甲状腺、乳腺、淋巴瘤四个市级专病中心。设有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肿瘤化学治疗中心、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肿瘤热疗中心、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疾病诊治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科、肿瘤妇科、核医学科中心、放射影像与介入治疗中心、超声影像与介入治疗中心、儿童肿瘤诊治中心、病理科、检验科、实验研究中心等科室。

医院多个学科发展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肿瘤治疗学”和“肿瘤放射治疗学”省市级重点学科,设有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肺癌研究所、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分子肿瘤学重点实验室、肿瘤研究所、个体化医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医院现为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热疗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学会放疗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药物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脑转移肿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与化疗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单位;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常委单位。

医院拥有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瑞典医科达Axesse和Precise直线加速器、荷兰Nucletron全数字化模拟定位机、美国PHILIPS的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后装治疗机,美国GE的ECT/CT、太空舱肿瘤全身热疗机、内生场热疗仪、微波治疗仪,以及西门子全身螺旋CT、核磁共振仪、阿克法CR及DR、数字胃肠机等高端医疗设备。

医院严格遵循“规范综合治疗、重视个体差异”原则,积极推行手术、放疗、化疗、热疗、介入、生物、中医、康复等多学科合作的肿瘤综合规范化诊疗模式,重视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以综合治疗为特色,对各部位及各病期的肿瘤均按国际规范,

重点诊治鼻咽癌、脑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其中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骨肿瘤、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药物性肝炎方面特色显著。

医院将按照“理念新、起点高、规范化、花园式”的办院方针和“医疗有局限、服务无止境”的服务宗旨,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协作,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合作模式,大力提升肿瘤的综合诊治水平,努力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核医学科正式运营

我院核医学科创建于2011年8月,2014年5月起正式运营。科室以ECT显像诊断、PET代谢显像诊断和肿瘤核素内放射治疗为主要特色,是集诊断、治疗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 1、科室简介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核医学科创建于2011年8月,以ECT显像诊断、PET代谢显像诊断和肿瘤核素内放射治疗为主要特色。现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归国留学博士2人,硕士2人。学科带头人赵春雷博士从事核医学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曾获日本核医学会“亚大地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2000)及“亚洲青年研究者奖”(2010)。 核医学科引进的GE公司研发生产的GEInfiniaVCHawkeye4SPECT-CT系统,是目前先进的高性能、双探头、带符合线路的双用途γ相机,既可进行全部常规SPECT显像,又具有PET显像功能。应用SPECT-CT系统可以进行全身骨扫描、心肌(脑)血流灌注显像、肾动态(功能)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代谢显像等多种检查,是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手段。 核医学科以肿瘤核医学为中心,着重开展肿瘤分子影像、新型肿瘤显像剂的开发,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评价,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等。此外,核心脏病学、神经核医学和核医学脏器功能评价也是关注和实践的方向。 2、核医学科门诊 常设普通门诊:每周一至周五 门诊地点:核医学科 3、医疗特色 显像诊断特色: (1)甲状腺显像可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结节性质等予以评价。 (2)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检查肿瘤骨转移,可较X线检查等解剖学影像评价提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另外还用于诊断骨炎症、骨折等。 (3)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灵敏可靠的方法。 (4)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能够发现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信息。门控心肌显像还可以同时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 (5)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在CT、MR发现形态学异常之前发现脑功能的异常。 (6)肾动态显像能够对双肾功能进行评价。 (7)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肿瘤代谢全身PET显像在恶性肿瘤的探查、分期、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8)临床实际应用中的绝大多数核医学显像检查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都大大低于CT检查。 核素治疗特色: (1)放射性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能够大大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2)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方法简便,不需住院,具有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3)89锶-氯化锶(89SrCl2)或153钐(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骨疼痛,改善生存质量,总有效率约为80%。 (4)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性肿瘤,持续杀伤肿瘤细胞,能有效阻止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 4、诊疗项目 (1)检查类项目: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心肌18F-FDG代谢显像、(心、肝)血池显像、消化道出血显像、肝静态显像、肝胆道系统显像、全身骨显像(可比X线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脑血流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肾功能(动态)显像、肾静态显像、唾液腺显像、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肿瘤阳性显像、淋巴显像、肿瘤18F-FDG代谢显像、131碘全身显像。 (2)治疗类项目:甲状腺癌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131碘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内照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肿瘤放射免疫治疗、间质内注射治疗、敷贴治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脏杂音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心脏杂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听诊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心脏CT、心脏核磁共振等方式诊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健康人群可能出现功能性心脏杂音,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或孕妇,与血流速度加快有关。剧烈运动、发热、贫血等状态下,血液黏稠度降低或心输出量增加可能导致无害性杂音。此类杂音通常为收缩期吹风样,强度较低且无病理意义,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二、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是最常见的病理性杂音原因。二尖瓣狭窄可产生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表现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变、感染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三、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会产生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为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类结构性异常多在婴幼儿期被发现,可能伴有发育迟缓、紫绀等症状。小型缺损可能自愈,中大型缺损需通过封堵术或开胸手术矫正,术后需长期随访。 四、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可在胸骨左缘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扩张型心肌病多伴发二尖瓣反流性杂音。病因包括遗传因素、高血压、代谢异常等,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晕厥等表现。治疗需结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控制症状,晚期需考虑心脏移植。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感染心脏内膜可形成赘生物,导致瓣膜损伤并产生变化性杂音。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病、静脉药瘾者,伴随发热、皮肤瘀点等症状。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等抗生素4-6周,严重瓣膜损害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发现心脏杂音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戒烟限酒并控制血压。日常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确诊病理性杂音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彩超,按时服用抗凝或强心药物,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护理和预防感染。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心脏健康。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