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中心医院

超声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永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是永州市规模最大、开设项目最全的超声医学诊疗机构之一,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务工作者21人,科室医师优秀,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人,医师9人,主管护师2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科室多数医师到过北京、上海、长沙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有2人现任湖南省超声医学会委员、湖南省妇产科超声医学委员会委员,永州市超声医学会主任委员及委员。科室位于门诊大楼一楼(南院)、门诊三楼(北院)。目前,我科拥有最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飞利浦 IU22,HD11、西门子S-2000、阿洛卡α7等中高端设备共11台。日均诊疗量达300余人次。科室联系电话:0746-6376438(南院)、0746-8334586(北院)

· 科室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提高医疗诊断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尽力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快捷的医疗服务。科室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及床旁检查服务,开展了心血管系统(心脏、腹部血管、颈部血管、四肢血管)、消化系统(肝、胆囊、脾、胰、腹腔、胃肠道)、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生殖系统(前列腺、精囊腺、阴囊、睾丸、附睾)、妇科(子宫、附件、盆腔)、产科(四维彩超胎儿畸形筛查)、浅表组织及器官(乳腺、甲状腺、颌面部、颈部、眼部、表浅淋巴结等)、肌肉骨骼神经系统(肌肉组织、肌腱、关节、神经)及经腔内超声及术中超声等多学科多部位的超声检查与治疗,对疑难先心病的确诊率处于市内领先地位,同时与临床科室配合,开展各部位的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及治疗。

· 超声科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承担市内健康保健的体检和社区服务等任务,承担院内外有关会诊、重大疑难疾病的超声诊断,并对下级医疗单位超声科进修人员及南华大学影像系实习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将以高超的医疗技术、饱满的工作热情,竭诚为患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捍卫白衣天使的形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筛查高危人群,发现早期癌症,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是国家卫计委、财政部支持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是建立全国性的癌症防控体系的基石。 自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基于不同癌症的流行病学现状和自身的经济状况,世界各国都积极开展癌症防控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建立适合各国国情的、高效经济的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体系。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发病位居我国2011年城市居民高发的前五位。青岛市作为首批省会以外的推广城市参加该项目 集团依托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技术和肿瘤诊治的特色优势,成为青岛市唯一专业医院协调卫生医疗机构实施“癌症早诊早治”的筛查工作。自2013年11月以来,在卫生局组织指导下,集团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细化工作流程,与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实现技术对接,成立“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项活动实施,由肿瘤防治中心、查体中心和门诊各部门组成项目办公室协调各项事务,并按照专业划分为:群体临床筛查组、内镜筛查组、低剂量CT筛查组、乳腺辅助筛查组、腹部超声筛查组、病理学筛查组、血液学筛查组、项目评估与随访组等专业组,对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等癌症五大高发病种进行筛查,并为筛查过程中发现的高危群体建立档案。 青岛市2013-2014年度“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选定在市北区,以社区为单位筛查,筛查对象:年龄在40-69岁之间,户籍在试点社区的常住、非单一职业人群。兴隆路、水清沟和洛阳路三个街道的13个社区将作为首批社区,目前筛查工作已经在以上三个街道全面开展,辖区的居民将有机会成为青岛市第一批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受益对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平时怎么保护心脏
高云
回答: 保护心脏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管理压力等方式实现。心脏健康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调整饮食 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的摄入。建议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限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量摄入增加高血压风险。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运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帮助维持正常血压和血脂水平。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 3、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通过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控制体脂率。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定期监测腰围和体重指数,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4、戒烟限酒 完全戒烟可显著降低冠心病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标准饮酒量,女性应更少。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肌损伤。 5、管理压力 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波动和心率失常,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心脏修复。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检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需更早开始预防性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血管事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