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1、ERCP诊疗技术:适用于(1)疑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或梗阻性黄疸者;(2)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后复发者;(3)疑有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或复发性胰腺炎者;(4)上腹痛而疑有胰、胆疾病者;(5)胰胆疾患需内镜下治疗者;(6)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性急性胰腺炎需紧急治疗者。其特点是这种诊疗技术为胆、胰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国际上已成为上述疾病的标准治疗方式,避免剖腹之痛,微创、安全、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廉。

2. 高频电及氩气刀息肉切除术:适应于消化道息肉的治疗。其特点是完全替代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安全、恢复快、费用低。

3.食管狭窄扩张及食管支架置入术:适应于(1)食管炎性狭窄;(2)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3)贲门失弛缓症;(4)晚期食管癌或贲门癌。其特点是微创、安全、恢复快、费用低。

4.肝、脾脏及胰腺疾病介入治疗技术:适用于(1)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2)肝血管瘤;(3)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4)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等。其特点是微创、安全、恢复快、费用相对低廉,对于无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为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5.HP-14C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MALT淋巴瘤、消化不良、特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荨麻疹、某些口腔疾病等胃肠道和全身性疾病。本实验特点是为幽门螺杆菌(HP)检查的“金标准”。

科研成果:

电凝电切和氩气刀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幽门螺杆菌C-14呼气实验在诊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ERCP技术在诊治胰胆管疾病中的应用;无痛胃肠镜技术在电子胃肠镜诊疗中的应用;电子染色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科室设备:

1.电子染色胃镜、肠镜:除进行常规诊疗外,本设备的染色功能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识别、炎症和血管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2.电子十二指肠镜;

3.HP-14C呼气试验检测仪;

4.内镜治疗用先进设备:氩气刀等。

科室文化:

用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努力把科室建设成为区域性消化内科专业诊疗中心。

咨询电话:0536-5228093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乙流病毒感染怎么回事,怎么办
何洁
回答: 乙流病毒感染可能由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者、环境密闭、慢性基础疾病、病毒变异等原因引起,乙流病毒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预防接种等方式治疗。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可能导致乙流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免疫力低下可能与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若症状严重,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 2、接触感染者 接触感染者可能导致乙流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接触感染者可能与家庭聚集、公共场所暴露、未做好防护等因素有关。建议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若症状明显,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 3、环境密闭 环境密闭可能导致乙流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环境密闭可能与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空气干燥等因素有关。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加湿器,定期消毒。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对症药物。 4、慢性基础疾病 慢性基础疾病可能导致乙流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气促、胸闷、心悸等症状。慢性基础疾病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建议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避免劳累。若病情加重,可遵医嘱使用阿比多尔片、法匹拉韦片、玛巴洛沙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5、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可能导致乙流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高热不退、病情反复、并发症增多等症状。病毒变异可能与基因重组、抗原漂移、选择压力等因素有关。建议关注疫情动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若出现并发症,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 乙流病毒感染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适当进行深呼吸、散步等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如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乙流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建议高危人群每年接种。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