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人民医院

我市首台全自动口服摆药机在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

时间:2014-03-2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张阿姨,给,这是您今天一天所需要服用的药物,只要根据包装袋上面写的服用就可以了。”近日,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张女士发现,每天拿到的口服药不再是一个一次性小杯放着的药片,而是变成了一小包一小包的透明“药包”,“药包”上除了清楚的写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外,还有患者所服药物名称、剂量及规格等一系列信息。“以前住院的时候只知道接过护士手中的药就吃,还得让护士告诉我们吃的是什么药,有啥疗效,现在‘药包’上都标得清楚清楚楚了,医院为病人考虑的真周到!”接过护士递过来的“药包”,张女士很满意。

  据医院药政科刘光增主任介绍说,这种能让患者清清楚楚用药的“药包”产自于医院刚刚引进的全自动口服摆药机。随着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全自动口服摆药机使用已成为医院药学服务新的趋势,市人民医院为全面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本着“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理念,引进了我市首套全自动口服摆药机,目前已顺利进入运行工作。这套全自动口服摆药机是如何进行工作的?相比人工摆药,又有什么优势?近日,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一探究竟。

  真方便,机器帮忙“抓”药

  在医护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在市人民医院摆药中心见到了全自动口服摆药机。这台机器外形酷似一台自动饮料售卖机,上半部装着药品,自动包装完的药品则从下面的出药口出来,整个过程快速、洁净。摆药中心护士长孙慧琴向记者介绍了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开具病人所需药物医嘱,遗嘱通过信息系统传到摆药中心,摆药中心的药师们审核药方无误后,出具摆药单并连接摆药系统,片刻之后,自动包好的“药包”从摆药系统中自动流出。

  “可别看这么小小的一台机器,里面的天地可大着呢!”孙慧琴边向记者说边打开了摆药机的门板,记者看到里面摆着一圈又一圈的各式各样的药品盒。药师把相应的药装入药盒再摆上机器,根据处方医嘱指令就能出“药包”了。一台摆药机完全装满药品,可放入405种口服药,而常用的口服药才300多种,完全能满足常规需求。

  据了解,以前住院病人的每日药品都是各科室的护士根据医生开的医嘱单统一到住院药房领取,摆药中心药师的发药的工作量非常大。使用摆药机后,机器根据病房发送的医嘱“抓取”、包装药物,大大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强度,并且提高了效率,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到临床研究中。

  真清楚,患者明明白白用药

  脊柱创伤外科病房、034床、宋辉、39岁、服药日期:2014年1月16日12:00、独一味胶囊、0.3g、3片……在一刚刚自动包好的“药包”上,一系列患者及药品信息包括病区号、病床号、患者姓名、用药日期、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用药数量等一目了然。据了解,以往住院病人必须按时服下护士每天早上送去的药物,但服的是什么药,只有医护人员告知后,病人才知道。而现在每个“药包”里密闭装着病人所需要服用的药片,并且标明了患者病区、床号、姓名、服药时间、药品名称、服用数量等一系列信息,患者自己就能看明白。

  “绝大多数病人不具备药理知识,在服用口服药物过程中,难免会错服,使其药理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药包’上将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一一呈现,这样不仅保证了患者能够明明白白用药、安全用药,而且医护人员在核对患者信息时也非常方便,从而最大程度避免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差错。”孙慧琴说。

  真安全,避免药品二次污染

  全自动摆药机投入使用后,药品污染情况也得到了彻底改观。据了解,在手工摆药模式下,药房工作人员摆放药品时难免会有手的直接接触从而导致药品有被污染的可能;在摆药车从药房到去往病房再到病人手中的过程中,由于药品的非密封存放,也有造成污染的可能。而机器摆药是一个相对密闭的摆药过程,药品摆好后直接密封在“药包”中,不管是药师还是护士,在核对药品时,接触的都是包药纸,药品被污染的机会和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真智能,缺药、错药会提示

  一次能放入405种口服药,万一药品放错药盒怎么办呢?摆药中心的药师告诉记者,全自动摆药机的药桶上都贴有药品名称,每种药品根据形状和大小,都有一个唯一的药盒,且每个药盒底部都有智能芯片,可以自动识别药桶中的药品。如果出现药盒中的药与药品名称、形状、规格不符,药桶缺药情况,机器都会进行语音提示;而如果药师想找某一种药品,只需扫描药盒上的条形码,摆药机就会进行识别,将相应药品的药桶转到正中间,闪出黄灯,并发出语音提示,“药师”打开柜门药品后就能轻松找到所需要品。

  虽然机器摆药的准确度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了,但是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是保留了单包核对审核的过程,确保到达患者手中的药品万无一失,让患者安全、放心用药。

  (通讯员 杨涛 帅金美)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第一次啪啪啪会怀孕吗
曲中玉
回答: 第一次性行为有怀孕的可能,是否怀孕与性行为次数无关,主要取决于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及女性是否处于排卵期。怀孕需要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成功着床于子宫内膜。 若在女性排卵期前后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即使为初次性交,精子进入阴道后可能通过宫颈管上游至输卵管,与排出的卵子相遇受精。女性排卵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可能出现意外排卵。此外,男性射精前分泌的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精子,即使未在阴道内射精也存在低概率受孕风险。 若性行为发生在绝对安全期或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则怀孕概率显著降低。绝对安全期需满足月经周期极度规律且排卵后超过48小时,但实际生活中难以准确判断。规范使用合格避孕套可达到较高避孕效果,但存在使用不当导致破裂或滑脱的风险。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正确服用才能发挥避孕作用,紧急避孕药仅对服药前72小时内的性行为有效且成功率有限。 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记录月经周期,掌握基础避孕知识。若出现月经推迟、乳房胀痛等早孕症状,可使用早孕试纸检测或就医检查。无论是否首次性行为,若无生育计划均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等。青少年及未婚人群更应重视性健康教育,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获取科学避孕指导。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