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妇产科 (共26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友谊医院妇产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于一体的母婴医疗保健专业机构(爱婴医院),是北京市十二家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之一,北京市产前筛查中心。产科拥有床位30张,工作区按功能划分为:①产科门诊;②高危产科病房;③母婴同室;④产房及手术室;⑤特需病房。平均每月门诊量2500人次,每年分娩数约为2000人次。其中90%为高危妊娠,包括各种妊娠合并症以及产科并发症。多年来产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临床管理方法,尤其在高危妊娠的管理和危重病例的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友谊医院妇产科经过多年的围产医学临床实践及研究工作,专业组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1、高危妊娠的诊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征严重危害母亲及胎儿、新生儿的健康,利用我院为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的优势,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90%以上为高危妊娠,可以诊治所有产科合并证和并发症。建立了一整套高危妊娠孕期管理、孕期营养指导、孕期保健、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等规章制度,使高危孕妇得到严密的监测,使其治愈率达99%以上。尤其在疑难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方面,我科是北京市十二家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之一,接受本区和周围郊区县的疑难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在院内建立了疑难危重孕产妇转诊的绿色通道,可在短时间内启动院内孕产妇抢救预案,进行全院各科参加的大抢救,抢救成功率近100%。
2、产前咨询及筛查:建立了高危孕产妇产科专家门诊 已开展了部分遗传优生咨询工作,对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进行风险率评估及妊娠指导。有独立的产前筛查超声室,配备彩色B超3台,黑白B超1台,拥有4名专职超声医师,其中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有独立的妇产科实验室,拥有4名专职医师和实验人员,其中2名副主任医师,已开展胎儿神经管畸形和染色体疾病的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7年,筛查的孕妇已达万人以上。
3、产科病房:产科病房现有医师7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护理人员30名;产科病房分为产前病房、高危孕妇病房、产房(包括急诊手术室)、产后母婴同室病房及特需病房、常规手术室、高危婴儿室。拥有多功能产床三张。
产科住院病人90%系高危妊娠,高危病房针对每一种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制定了一整套护理常规。病房配备有强有力的辅助诊断措施:胎儿电子监测系统、可随时方便地进行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测。病房配有彩色B超仪可对胎儿宫内发育状况、羊水、脐带、子宫胎盘血液供应等进行监测,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
还开展无痛分娩技术,使产妇免受宫缩阵痛之苦,在产房设置了急诊手术室,使危急重病人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保证了母婴安全。
孕妇产后实行母婴同室。由专业护理人员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一系列的整体护理:产褥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抚触等。
4、孕期健康教育:预防和保健是保证母子平安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开设有孕妇健康学校,课程安排引入国际上最新的健康教育理念,由产科教授级专家指导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助产士和护士长定期免费为孕妇及其家属讲授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知识、孕期营养及心理保健。

妇科是北京市较大的一个妇科临床科室,她集医、教、研一体,具备扎实的临床医疗功底,医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全国著名的妇科专家、教授,并配备一批技术全面的技术骨干,是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妇科病房拥有床位数43张,每年收治病人1400余人次,年手术量千余例,包括腹腔镜手术、困难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卵巢恶性肿瘤灭减术、宫颈癌根治术、各种生殖道畸形矫正术等。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妇科门诊环境幽雅,设备先进,优化就诊流程,年门诊量达10余万人次,诊疗水平亦达国内先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是什么原因
龚新宇
回答: 胸口下方闷堵有压迫感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焦虑症、胸膜炎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不适,可能伴随反酸、心悸、呼吸短促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和闷堵感,常与饱餐后平卧或弯腰相关。发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 2、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前区压迫性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相关,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需立即休息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但须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 3、肋间神经痛 胸椎退变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沿肋间神经分布的刺痛或闷胀感,咳嗽或转身时症状加重。发病可能与带状疱疹、胸椎关节紊乱有关。可尝试局部热敷,疼痛明显时遵医嘱使用普瑞巴林胶囊、甲钴胺片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同时需避免剧烈胸廓运动。 4、焦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产生心前区压迫感伴呼吸不畅,症状多与情绪波动相关。发病机制涉及5-羟色胺系统异常,常伴随过度换气或手足麻木。心理治疗基础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焦虑治疗,日常建议进行深呼吸训练。 5、胸膜炎 胸膜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呼吸相关性胸痛及闷堵感,深呼吸时症状加剧。发病多与肺部感染、结核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需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 出现持续性胸闷压迫感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体位,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建议记录症状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若伴随冷汗、晕厥或放射痛需急诊处理,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