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口腔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口腔科于1960年独立建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拥有门诊椅位26台,病床10张,医护人员40多名。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7名,医师11名,技师3名,护师6名。博士1名,硕士8名,硕士生导师4名,归国留学人员3名,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包含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四个二级专业学科。

口腔科各专业主要开展项目有,口腔内科: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粘膜病等。口腔颌面外科:颌面部急慢性感染及损伤,颌面部良恶性肿瘤,颌面部各型骨折,唇腭裂畸形,唾液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口腔修复科:前牙美学修复,各类烤瓷冠修复,全瓷冠修复,双套冠修复,附着体修复,种植体修复等。口腔正畸科:儿童和成人错颌畸形的活动和固定矫治,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正畸联合正颌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的矫治器治疗等。

口腔科近年来,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先后开展了显微根管治疗技术、冷光美白技术、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二氧化锆全瓷牙修复技术、CAD-CAM修复技术、维他灵美学修复等新技术新项目,颌面外科在治疗颅颌面联合骨折、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及功能性重建、颞下窝及颈部肿物等高难度手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近期又陆续开展了颅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治疗,牙种植术,门诊复杂牙的机械辅助微创拔除术等项目。

口腔科科室秉承临床与科研并重的理念,在多个领域进行了科学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有:

1、口腔矫正器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2、复合溶菌酶对小儿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研究。

3、牙缺失修复治疗前MRI对TMJ功能评价及临床应用研究。

4、舌癌VEGT-细胞表达,淋巴管生成及外周血细胞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研究。

5、种植牙相关领域研究。

口腔科目前正加快步伐,大力发展,以其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档次的医疗设备,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走在省内口腔学科前列,追赶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山医大二院网讯 8月8日至10日,由山医大二院主办的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太原召开,来自省内各市县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师、学校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精神卫生及心理工作代表130余人,就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省卫计委巡视员王俊,山医大二院副院长张进,省精神病学专业委主委张克让、副主委田峰等领导出席。 张进副院长在欢迎词中简要介绍了山医大二院概况,并指出山医大二院主办的这次年会以“精神心理疾病的优化治疗和临床路径”为主题,组织大家学习研讨交流,将为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在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提高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他代表年会主办方向为此次年会顺利举行做出贡献的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代表要珍惜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此次会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学习愉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工作、社交和生活节奏加快,各种竞争和利益调整使人际关系复杂,致使一些身体素质差、抗压能力低的人容易焦虑、抑郁,引发各种精神卫生类疾病。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田峰教授介绍,近年来精神卫生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疾病中的一类,国家卫计委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达13.47‰,重症病率达9.66‰。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精神障碍在我国的总负担排名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因此调高对精神卫生疾病的诊和治预防水平,是卫生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安定医院马辛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王斌洪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精神病学的现状和未来》《精神疾病快速综合治疗》《精神疾病全程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一体化策略》的专题讲座;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刘军,山西省医学会秘书长郝慧琴、医疗机构研究所所长李梅,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心理治疗的发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的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之外,会议还组织了3个由省内外知名专家主持的“卫星会”,代表和专家围绕治疗预防工作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提问、答疑等互动式的研讨和交流。 (任晓辉) 山医大二院宣传部编发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什么原因导致女性甲减
毕叶
回答: 女性甲减可能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碘缺乏、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垂体或下丘脑病变、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甲减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女性甲减最常见原因,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治疗需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如优甲乐、加衡、雷替斯等制剂,并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2、碘缺乏 长期碘摄入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常见于远离沿海地区或严格低碘饮食者。除典型甲减症状外,可能伴随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重度缺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3、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 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以及放射性碘治疗后,可能造成甲状腺组织破坏。这类患者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如优甲乐50微克片剂,术后需每4-6周复查调整剂量,避免出现心悸或持续乏力等剂量不适症状。 4、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中枢性甲减源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常见于垂体瘤、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席汉综合征。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垂体激素缺乏表现,如闭经、低血压等。治疗需先处理原发病,同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但剂量通常低于原发性甲减。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锂制剂、胺碘酮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这类患者停药后多数可恢复,若需持续用药则要配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使用雷替斯25微克片剂,并每3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 甲减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硒和锌的食物如巴西坚果、牡蛎,避免大量进食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冬季需注意保暖。建议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妊娠期女性应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所有药物调整均须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毕叶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