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独立建科11年来,为大量消化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成功地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2000年?2004年每年平均收住病人千余人次以上,床位使用率达110%以上。尤其是2004年,全年收治病人175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135%;床位周转次数35.9/年;平均住院日9.3天;门诊量达16, 500人次。2007年再创新高,门诊量达18, 654人次。常见病及多发病除市区外,辐射至大同市各县区、朔州市、内蒙、河北邻近县市,双向转诊率逐年提高,2002年达4.5%、2003年6.6%、2004年7.5%,转诊病种多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肝硬化、药物中毒、消化道大出血等。

近年来,消化科病房内镜室仅胃镜肠镜诊断及治疗达2万余例,内镜诊治例数逐年升高,其中2007?2008年每年达2500例左右。内镜诊断符合率逐年提高,特别是早期胃癌、肠癌的发现逐渐增多。内窥镜治疗技术也逐渐扩大,例: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微波治疗、射频治疗、急诊内镜及内镜下止血、内镜下碎石、取石治疗也逐年扩大例数。

1993年及1995年吴秋珍主任开展的《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和《微波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二项科研分别获大同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从2002年起至今,开展的《重症胰腺炎的中西药治疗临床研究》已达6年之久,诊治达400余例病人,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此项目在2008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举办三届大同市消化疾病学术研讨会,受到与会者的好评。2007年开展 “胃镜下鼻空肠管置管肠内营养”的科研课题,对30余例重症胰腺炎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已申报科研立项。2008年开展等离子射频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应用,至2008年底,已为15名胃息肉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喝牛奶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李辉
回答: 喝牛奶后拉肚子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建议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或在饮用前服用乳糖酶片。乳糖酶缺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通常在饮用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 2、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饮用牛奶后出现腹泻、皮疹、呕吐等症状。需严格避免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可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伴随其他过敏症状,如湿疹或哮喘。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对牛奶不耐受,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与压力、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建议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配合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胃肠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善。 4、肠道感染 急性肠道感染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导致饮用牛奶后腹泻。常见于轮状病毒感染后,可持续数周。此时应避免饮用牛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尝试。肠道感染可能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对牛奶不耐受。这类疾病通常伴有慢性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定期复查。 对于喝牛奶后拉肚子的情况,建议先从饮食调整入手,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可尝试少量饮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其中乳糖含量较低。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若确诊为乳糖不耐受,可选择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植物奶替代。家长需特别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咨询医生。 李辉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