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风湿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消化风湿科于建院初期,没有专门从事消化专业的人员。1981年消化专业起步,设在内二科。1985年大内科分为内一科、内二科,内二科包括神经、消化、血液、内分泌专业。内二科主任冯德忠、副主任林少秋,消化专业由林少秋、梁毅主管。梁毅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专业进修。1982年冯德忠担任副院长后,林少秋任内二科主任,梁毅任副主任。1994年梁毅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消化专业。1995年10月新住院大楼落成,消化血液科从内二科分出,科址设在新楼五层,开设床位35支,医护人员20名,科主任梁毅、孙玉明。梁毅主持工作,护士长苏焕香。1999年朱忠贞担任消化血液科护士长。2001年9月,梁毅调离我院,李静玲主持消化血液科工作。2002年3月消化、血液科分开,2003年正式成立消化风湿科,科址设在干部楼五层,开放床位25支,医护人员20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理师3名,护士3名,技师1名,科主任李静玲,护士长朱忠贞。2007年2月14日消化风湿科科址迁至住院部东楼7层。近两年,一些硕士研究生的相继进入,充实壮大了科室技术力量。
  二、医疗业务
  历年开展的新技术、新工作
  在业务方面,建科后相继开展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化疗(包括术后化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三腔管囊内注水、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治疗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生肝癌、大量排放腹水治疗顽固性腹水。1997年开展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并将肝病治疗仪、胃肠治疗仪投入临床使用,配合药物治疗肝病及胃、肠道疾病。2005年开展持续静脉点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大大提高了对此类危重病人抢救和治疗的成功率。2006年在超声引导下注入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取得很好的疗效。2007年李静玲通过肝穿刺活检确诊1例罕见病?原发肝淀粉样变性。同年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配合治疗肝脓肿患者取得很好疗效。
  2001年9月李静玲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2003年增设风湿免疫专业并成立了风湿免疫实验室。开展了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填补了我市风湿病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的空白,大大提高了风湿免疫病的确诊率。尤其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并确诊了许多疑难病、罕见病。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良好疗效。2004年江涛在上海仁济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2008年3月风湿免疫实验室关闭。
  70年代本院在全区医院中首次开展了纤维胃镜检查,先后由医师郝守玉、梁毅、董桂梅主持。1997年引进电子胃镜,其痛苦小、清晰度高,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同时,急诊内镜的开展对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另外还开展了胃镜下食道扩张术,胃镜下支架植入术、内镜下去异物、内镜下喷射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等。1997年胃镜室归消化科管理。2003年开展了电子结肠镜检查,提高了结肠疾病的诊断率。2005年开展了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成功救治此类患者10余名。2006年开展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刀息肉切除及止血治疗50余例。2007年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的开展使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大大减轻。2007年张志会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胃镜、结肠镜。2009年2月首次开展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胆道取石术、并取得成功。
  三、临床教学
  消化风湿科还承担山西医科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及传染病的理论教学任务及每年100余名来自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长治医学院、晋中卫校等院校学生临床实习任务。同时还承担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进修学习任务。
  四、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
  全科在全国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篇。并多次参加全国消化、风湿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举办晋中市首届消化病研讨会。2008年12月举办内镜保养维修学习班。
  五、人才培养
  梁毅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上海中山医院进修消化专业。李静玲1993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消化专业,200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2002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消化内镜专业。王红卫2002年在上海传染病医院进修传染病。侯玉香1994年在上海中山医院进修消化专业,2005年南方医院进修消化内镜。江涛2004年在上海仁济医院进修风湿免疫专业。张志会2007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消化内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