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康复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1954年12月成立理疗科,当时有医师2人。
1958年,理疗科随医院从保定迁到石家庄,人员编制和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医师增到5人。
1966年,理疗科人员有的被下放、有的被打倒,科室工作受到严重损失,甚至被取消2年之久。
1971年,理疗科的治疗业务才开始恢复。但当时只有1名医师承担全部任务。
1979年后,理疗科人员初步配备齐全,主任医师兼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兼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
1986年由于康复医学的引入,专业学会将理疗科更名为康复科。科室人员增到19人。
1993年我院晋为“三甲”医院后,康复医学进一步发展,科内开展了脑卒中康复治疗。 1998年2月开设病床15张,拓展了康复治疗范围,同时壮大了医护队伍。截止到2006年底,我科共有职工23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消防安全培训进科室

按照消防“四个能力”工作建设要求和我院2014年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安排,7月22日,保卫处聘请“石家庄五进消防知识宣传培训中心”专家,走进腺体外科教室开展了“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宣教活动。 宣教中,主讲教官章波通过近年来重大火灾案例,讲解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消防法、防火基本观念、火灾的种类、浓烟的危害、高楼防火、逃生方法、灭火器的类型和正确使用方法等。课上,大家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课后护士长还针对以前遇到的消防问题与教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培训,科内人员基本了解了消防知识,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了消防自救方法。 今后,保卫处将对全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进科室”活动,增强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熟练掌握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引导的处置程序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文:保卫处 李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高云
回答: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进行控制。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异常。患者通常表现为青少年时期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伴随皮肤黄色瘤、早发性冠心病等症状。此类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血脂,并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高饱和脂肪酸食物会促进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量饮酒可能干扰脂质代谢,进一步升高胆固醇水平。建议减少红肉摄入,增加深海鱼类、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能量消耗不足,过剩的葡萄糖在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代谢。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有效改善血脂异常。 4、肥胖 内脏脂肪过度堆积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导致胆固醇清除率下降。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常伴随胰岛素抵抗,可能进一步加重血脂紊乱。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5%-10%,可显著改善血脂指标。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使胆固醇分解代谢减慢。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需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恢复甲状腺功能,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血脂水平可逐渐恢复。 建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人群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优先选择豆类、全谷物等食物。烹饪时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周食用2-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鲭鱼或三文鱼。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长期压力会刺激皮质醇分泌影响脂质代谢。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血脂检测,已有心血管疾病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严格范围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