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人医院

创伤外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创伤外科是集普通外科、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创伤危重症诊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也是医院整体医疗的试点科室之一,现有高职4名,中职4名,员工30名,现分四个治疗组:创伤危重症治疗组;胸腹联合伤治疗组;骨与关节创伤治疗组;颅脑颌面外伤治疗组。具有独立的创伤病房,创伤门诊,其独到的设置和综合创伤诊疗能力,在河北省内大型综合性医院中独树一帜,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急救范围覆盖唐山市区及各县,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
  创伤外科诊疗范围包括:
  急症救治:
  1、交通伤等意外事故所致的脏器破裂;
  2、头胸腹骨骼多发伤;
  3、重创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休克、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在综合创伤救治方面诊疗迅速,个体化分析,程序化运行,整体化服务,近五年来抢救创伤危重症千余例,成功率达到96%。
  创伤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一贯忠实于科学、献身于健康,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愿意为您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国抗晚期胃癌新药研究获国际关注

6月3日,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进教授等领衔的“阿帕替尼治疗胃癌Ⅲ期临床研究”应邀在会上作口头报告。这是本次大会唯一由中国医师所作的口头报告,受到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万名临床医师和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从全球5000多篇研究报告中脱颖而出,入选本年度ASCO年会优秀论文,这也是中国大陆肿瘤研究首次获此殊荣。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是由解放军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共同牵头,全国38家医院参与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阿帕替尼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历经10年创新研发的一类新药,目前正在注册审批阶段,获批后将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治疗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据李进介绍,本次研究招募了273名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其中181名接受阿帕替尼治疗,92名接受安慰剂),阿帕替尼组患者每天服药1次,每次850毫克,28天为一个周期。结果表明,阿帕替尼组较安慰剂组,其中位总生存期(195天对140天)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8天对53天)都显著延长,且不良反应可预期、可耐受、可逆转、可控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李进说,仅就生存结果而言,延长55天生命似乎不长,但胃癌肿瘤异质性较强,晚期胃癌疗效不佳,目前全球缺乏标准特效治疗,所以这一生存获益来之不易、令人振奋。这也是该研究入选ASCO年会口头报告的原因之一。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蛇盘疮后遗症是什么
聂小娟
回答: 蛇盘疮后遗症一般是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皮疹愈合后持续存在的局部疼痛、麻木或瘙痒。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与病毒损伤神经、年龄因素、免疫低下、治疗不及时、疼痛阈值降低等因素有关。 1、病毒损伤神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沿神经纤维扩散并破坏神经组织,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受损神经可能持续异常放电,引起灼烧样、针刺样疼痛。急性期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 2、年龄因素 60岁以上患者因神经修复能力下降,更易发生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神经髓鞘再生缓慢,痛觉传导通路易出现异常敏化。建议高龄患者发病早期联合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 3、免疫低下 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病毒清除能力减弱,神经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延长。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的局部皮肤触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并控制基础疾病。 4、治疗不及时 发病72小时内未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者,病毒对神经的破坏程度加重。此类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增高,可能出现皮肤感觉异常伴阵发性电击样疼痛。急性期可配合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神经修复。 5、疼痛阈值降低 中枢敏化机制导致疼痛信号放大,轻微触碰即可诱发剧烈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形成疼痛-情绪恶性循环。除使用盐酸阿米替林片调节神经递质外,建议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疼痛感知。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时水温不超过40℃。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适量食用瘦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疼痛发作时可尝试冷敷或分散注意力法缓解,若疼痛影响睡眠或日常活动,需及时至疼痛科就诊评估神经阻滞治疗必要性。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