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肛肠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肛肠科是以手术治疗肛门病(包括包块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息肉等)、大肠癌及顽固性便秘等疾病为主的专业科室。科室开展无痛治疗肛门病。肛门是控制大便排出的器官,创面易污染、手术感染机率大,在解剖上是皮肤和粘膜的交界处,也是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的结合部,对疼痛尤为敏感,因此传统的肛门部手术后,创面疼痛剧烈。本科采用手术创面局部注射混合长效麻醉药品的方式,可缓解手术创面疼痛7?10天,而7天后创面水肿期已过,开始愈合,疼痛已明显减弱,因此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排便、生活能够达到自理。
  肛肠科开展微创治疗严重混合痔。严重混合痔,特别是环状混合痔,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采用PPH微创治疗,将内痔环状切除并直接钉合,具有痛苦小、愈合快、不狭窄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肛肠科开展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便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本科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积累出一套简捷有效的特殊检查,能够直观的检查出引起便秘的病因,并通过手术去除病因、缓解便秘,具有可靠的疗效。
  肛肠科愿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先进的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