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外一科是省医院建院后即成立的科室。是一个综合性神经系统疾病外科治疗科室,含盖普通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项目范围,涉及脑、脊髓、外周神经等部位神经性疾病的诊疗工作。技术力量全面,人才资本雄厚。自2001年开始,刘会主任医师任科主任;2010年原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主任杨国瑞教授正式来神经外一科工作。神经外一科可以向广大患者提供常见、多发颅脑、脊髓、外周神经及少见疾病的特殊治疗提供优质服务。
  神经外科-外一科诊治范围:
  1、颅脑:重症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手术治疗。
  2、脊髓:脊髓外伤,髓内外肿瘤,栓系综合征等。
  3、外周神经;神经卡压综合征,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等。
  4、各种良恶性顽固性疼痛,包括顽固性癌痛,间盘源性疼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残肢痛,幻肢痛。
  5、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扭转痉挛等。
  6、肌痉挛:小儿脑瘫,脑、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
  神经外科-外二科是以国内独家开展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为主要技术特色的学术专科,科室主要开展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及脑血管病,使用外科方法治疗偏头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小儿脑瘫、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出血和各种脊髓肿瘤等疾病。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临床设备先进,有完成各种神经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过千例的丰富经验。
  神经外科-外二科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三叉神经痛的介入治疗,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成为中国三叉神经痛治疗史上的里程碑。迄今为止已治疗来自北京、上海、内蒙、云南、广西、福建、新疆等来自全国22个省及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近4000例,查新检索结果显示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治疗水平为国内领先、世界前沿,而且报道的病例数居世界首位。
  神经外科-外二科开展的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至今已经完成全脑血管造影3000余例,完成各种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急性脑卒中动脉超选择溶栓治疗、颈动脉椎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等高难度复杂手术2000余例,在国内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神经外科-外二科与国内大型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了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治疗,现治愈患者百余例,根治率达98%,开创了东北地区此项技术的先河,疗效与病例数位居东北地区首位。
  神经外科-外二科2005年在东北三省率先使用外科方法治疗小儿脑瘫,经治患者愈300余例,疗效显著。2007年在东北地区又率先开展微创治疗偏头痛,采用头皮小切口技术处理,解除了患者的多年偏头痛的困扰。
  神经外科-外二科完成各种复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出血及各种脊髓肿瘤、血管病等神经外科常规手术30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多次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走进科学”进行讲座。“辽宁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媒体给予多次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神经外科-外二科先后举办“首届功能神经外科新进展研讨会”等卫生部及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4次,参加培训医生400余人。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系列报道,并在国际级、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与研讨,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同。主持研究科研项目《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介入治疗》得到省政府基金资助,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神经外科-外二科现有医护人员17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主管护师4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