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手术麻醉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担负着全院18个手术科室的手术麻醉工作及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多年来,科室以服务患者为宗旨,重视发展临床技术,对各种麻醉方法做到精益求精。有关麻醉的各种疑难技术,如深静脉穿刺术、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术、纤支镜引导气管内插管术、漂浮导管置入术及心排血量监测等,均能熟练用于临床,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辅助治疗,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垂危患者的生命。
  麻醉科拥有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现有Blease frontline560型、Sulla 808型等先进的多功能麻醉机,以及HEWLETT-PACKARD、Dash3000、COPNOSTAT CO2 SENSOR等有创及无创多参数监护仪、GE CardioServ除颤器等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室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理论应用于临床,在危重症患者手术麻醉及容量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全院手术科室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手术麻醉患者中,高龄及有疑难合并症如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哮喘、糖尿病及休克等患者占总手术人数的20%以上,麻醉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达国际标准。我院是东北地区开展心脏冠脉搭桥术较早的医院之一,其中硬膜外麻醉(清醒状态)下冠脉搭桥术获得成功属省内首例,居国内领先水平。
  麻醉科在疼痛治疗方面,科室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专长和优势,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采用神经阻滞术、神经毁损术及痛点封闭术等,同时结合高科技影象定位微创介入法,治疗包括头痛、肩周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腰腿痛及各种癌性疼痛等疾病,使患者的顽固性疼痛得到彻底治愈或明显缓解。
  麻醉科在科研方面,近10年来,已经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杂志20余篇、省级杂志20余篇、各级学术会议论文近100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获得省级、院级科研成果4项,发明专利3项,现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项。
  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1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