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心理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理科是以诊治心理疾病为特色的临床科室。由心理门诊和心理病房两部分组成。心理科的服务范围:
  1、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活动迟缓、悲观、厌世和失眠、体重减轻等。
  2、焦虑障碍:以情绪紧张、担心、恐惧和害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心悸、发抖、烦躁不安、回避等表现。
  3、恐怖障碍:怕与人交往,怕空旷的场所,怕人多拥挤,怕乘电梯、汽车、地铁,怕登高等。
  4、强迫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仔细的检查、洗涤、穷思竭虑等。
  5、睡眠障碍:以失眠、睡眠周期紊乱等为主要症状,伴有精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
  6、躯体化障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但病情变化与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7、适应障碍:人际适应,升学、工作与交友中的社会适应,婚姻关系的适应,失恋、丧偶、分居的适应,免职、退休后的适应等。
  8、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的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9、学习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读书困难、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
  10、早期精神障碍:青年学生不明原因的读书成绩明显下降、行为孤僻反常、疑心重等,往往可能是早期精神障碍的表现。
  11、进食障碍:包括过度进食所致的肥胖症、节制饮食所致的厌食症,以及反复发作性贪食和呕吐等。
  12、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男性勃起障碍、早泄,女性阴冷、性高潮缺乏等),性变态(同性恋、窥(露)阴症、异装(性别)症、恋物症等)。
  13、早老性痴呆:主要表现记忆力日渐衰退,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兴趣和始动性日渐丧失等。
  14、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预防自杀、挽救生命是我们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心理科科学检测、评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相关因素。
  心理科测验、评估:
  1、心理测量:包括焦虑、抑郁等症状的量表评定、人格、个性的心理测验、智力状态的测验等,如SAS、SDS、EPQ、MMPI、16-PF、SCL-90等。
  2、脑功能测量仪:通过检测脑内5-羟色氨、去甲肾上腺、多巴胺等各种神经递质,评估脑功能状态。
  心理科帮你认识问题形成的过程,扶你走出痛苦,为你生命注入新的生机。
  1、心理治疗技术
  1、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良好的医患关系、安全信任的心理背景下,咨询师用自己的威信、知识和技术安慰、鼓励、指导、引领患者走出痛苦,更好地适应实际环境。
  2、认知行为治疗: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但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因此采取的行为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认知行为治疗会让你感觉天堑真的可以变通途。
  3、精神动力学治疗:许多看似简单的心理、躯体或行为问题却成为来访者不可逾越的痛苦,这种表象的背后可能隐匿着早年心理创伤。通过精神动力学治疗找出心理痛苦的症结使问题得到解决。
  4、家庭、婚姻及人际治疗:“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都不是圣人,但我们毕竟以不同的角色生活在家庭、婚姻及人际之中,所以我们需要从直接的或间接的实践经验中学会“处无为之事”,营造和谐的家庭、婚姻及社会人际关系。
  5、小组团体治疗:组织病人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游戏、音乐、工艺、日常生活技能表演、心理剧等活动,提高病人再社会化的实际适应能力。
  2、生物反馈治疗
  心理科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的控制下,脑电波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对各种心身疾病、失眠症、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着显著的疗效。
  3、药物治疗:由于心理疾病有其生物学的改变----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脑神经递质紊乱,药物治疗将处进该紊乱的平衡。对于部分心理障碍,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另外对于一些由于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治疗的动机或者被躯体症状所困扰无法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的患者,适时使用药物可作为先驱治疗。
  心理科配置先进的诊疗设施,具有标准规范化的心理科设置,其中心理门诊配置来访者晤谈室、心理测量室、脑功能检测室、专业化心理治疗室。符合现代心理疾病治疗理念的病房设置和环境为省内一流水平,如标准化的病室、娱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小组心理治疗室等,吸引了众多来自省内外的心理患者。
  心理科科主任何茹是省医院心理治疗科的创始人,是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精神卫生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具有现代心理治疗理念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的心理科专家。创建并带领科室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不断探索,把握国内最前沿的诊疗信息,寻求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诊治技术达到省内领先的水平。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心理专业国家级核心杂志多篇。
  心理科现拥有一支专业化的诊治医疗队伍,包括心理医师、心理治疗师及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护士多名,其中医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3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