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医院

ICU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ICU收治全院内外科各种危重症患者,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各种复杂的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休克、各种外科大手术后等。在治疗感染性休克、ARDS、MODS方面有独到之处。
  ICU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在呼吸机的应用、纤支镜的应用、抗感染治疗、胸部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目前已开展多项国内领先的诊疗技术,包括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Swan-gans导管有创测心排量、有创心功能监测、无创心功能检测、纤支镜引导经口鼻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深静脉穿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等技术。在输液技术上,采用规范化定量输入,药物浓度配置规范,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规范治疗模式。
  ICU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PHOX血气分析仪和Bayer850血气分析仪各一台、纽邦等品牌呼吸机数台,另外还有Philips TrimⅢ心电图机、Baxter血液超滤机、惠普除颤器、多功能震动排痰机、数控半导体颅脑降温冰帽冰毯机等。各个监护床位,按比例配备数台德国贝朗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科室完善的设备使治疗得到有力的保证。
  ICU目前,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治疗模式,提高了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了大量专业医护人员,使科室整体技术水平不断上升,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科室曾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研究《筛选清除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中药》被列为省科研课题。
  ICU现有床位数13张,医护人员3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医生中有4人获硕士学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婴儿大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陈国栋
回答: 婴儿大便次数多可能与喂养方式改变、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有关。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可达5-10次,奶粉喂养的婴儿通常每日1-3次。若伴随哭闹、血便或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喂养方式改变 母乳转为奶粉或添加辅食时,婴儿肠道需适应新食物成分,可能暂时出现排便频繁。母乳中含低聚糖促进排便,奶粉中酪蛋白易致大便干结,突然切换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建议家长逐步过渡喂养方式,每次替换不超过三分之一奶量,观察3-5天再调整。 2、胃肠功能紊乱 婴儿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受凉、母亲饮食刺激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汤样伴奶瓣,每日6-8次但无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改善。 3、乳糖不耐受 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导致水样便且每次喂奶后立即排便。需通过大便还原糖检测确诊,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滴剂帮助分解乳糖。 4、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引起大便次数骤增,粪便呈稀水样带黏液,可能伴随呕吐和低热。需检测大便常规确认病原体,轮状病毒感染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细菌感染需按医嘱服用头孢克肟颗粒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奶粉喂养婴儿,大便带血丝且排便时哭闹剧烈。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严重过敏需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缓解症状,母亲哺乳期间应严格回避奶制品等过敏原。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或高糖食物。奶粉喂养应按标准比例冲泡,奶具严格消毒。出现排便超过10次/日、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或血便、持续发热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平时可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